[實用新型]一種組合墩柱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220774.5 | 申請日: | 2022-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557407U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1 |
| 發明(設計)人: | 黃寬;趙佳碩;張彬彬;李春雨;郭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C3/34 | 分類號: | E04C3/34;E01D19/02;E04G13/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為知識產權事務所 13120 | 代理人: | 柳萌 |
| 地址: | 0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組合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組合墩柱,屬于土建施工技術領域,包括混凝土模殼、連接件、第一結構件、可再生混凝土和第二結構件。混凝土模殼內部設有容納腔,容納腔的內壁設有多個連接件,混凝土模殼的側壁內部埋設有第一結構件;可再生混凝土澆筑于容納腔內并多個連接件結合,可再生混凝土內部埋設有第二結構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組合墩柱,第一結構件能夠提高混凝土模殼自身的結構強度。第二結構件能夠提高可再生混凝土自身的結構強度。澆筑于容納腔中的可再生混凝土在凝固過程中與多個連接件進行結合,從而提高混凝土模殼和可再生混凝土的交界面的結構強度,達到混凝土模殼和可再生混凝土之間荷載傳遞的能力和整體荷載提高的能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土建施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組合墩柱。
背景技術
城市建設的進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進等,帶來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處理這些垃圾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和人力,處理方法不當還會帶來環境污染,與此同時砂石這類天然骨料數量日漸減少,但需求卻一直在增長,過度開采給環境帶來很大壓力。于是這些年人們對可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積極展開,找出更多使用可再生混凝土的途徑。
可再生混凝土是綠色處理廢棄混凝土的有效途徑,但摻入再生骨料后,混凝土的強度和彈性模量較低、收縮性和徐變較大,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繼而提升建筑物、道路橋梁的服役期限,減少設施老化帶來的維修或更新次數。
在現有技術中,將可再生混凝土澆筑于混凝體模殼內形成組合受力構件,在施工階段作為施工模板,實現裝配整體式結構的快速施工。但該類組合受力構件在承受較大外力時,仍存在自身強度和交界面強度不足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墩柱,旨在解決組合受力構件在承受較大外力時,仍存在自身強度和交界面強度不足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組合墩柱,包括:
混凝土模殼,內部設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的內壁設有多個連接件,所述混凝土模殼的側壁內部埋設有第一結構件;
可再生混凝土,澆筑于所述容納腔內并與多個所述連接件結合,所述可再生混凝土內部埋設有第二結構件。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多個所述連接件沿所述容納腔的周向和軸向均勻分布。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連接件為設于所述混凝土模殼的內壁上的凹槽、凸塊或栓釘。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結構件為埋設于所述混凝土模殼的側壁內部的纖維網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結構件為埋設于所述可再生混凝土內部的鋼筋網籠。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鋼筋網籠包括沿所述容納腔的周向間隔設置的多個箍筋和沿所述容納腔的軸向設置的多個縱筋,多個所述縱筋沿所述箍筋的周向分布,并依次連接多個所述箍筋。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混凝土模殼為棱柱筒體或圓柱筒體。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混凝土模殼為UHPC材料。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組合墩柱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種組合墩柱,在混凝土模殼的側壁內部埋設第一結構件,能夠提高混凝土模殼自身的結構強度。同樣的,在可再生混凝土內部埋設第二結構件,能夠提高可再生混凝土自身的結構強度。此外,通過在混凝土模殼的容納腔的內壁設置多個連接件,使澆筑于容納腔中的可再生混凝土在凝固過程中與多個連接件進行結合,從而提高混凝土模殼和可再生混凝土的交界面的結構強度,達到混凝土模殼和可再生混凝土之間荷載傳遞的能力和整體荷載提高的能力。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家莊鐵道大學,未經石家莊鐵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22077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在線迷你型加熱平臺
- 下一篇:一種土木工程用地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