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汽車鈑金加工的凹痕修復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106085.1 | 申請日: | 2022-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881124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閆寒乙 | 申請(專利權)人: |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1D1/06 | 分類號: | B21D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知翼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984 | 代理人: | 孫長江 |
| 地址: | 723002 陜西省漢***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汽車 加工 凹痕 修復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鈑金加工的凹痕修復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汽車鈑金加工的凹痕修復裝置,包括滑動桿,所述滑動桿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頂部表面中央固定連接有墊片鉤,所述第一支撐桿頂部設有蓋體,所述蓋體下方固定連接有螺紋環,所述滑動桿外側表面貼合連接有強力彈簧,所述強力彈簧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旋轉桿;解決了裝置功能性單一以及裝置不利于省力與裝置不利于拆卸維修替換的問題;通過設有墊片鉤、吸盤、蓋體、卡桿、配重鐵柱、強力彈簧、第一旋轉桿與第二旋轉桿,更好的增多本裝置的功能性,且便于對汽車鈑金凹痕的修復,且本裝置便于維修保養,利于推廣使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鈑金加工的凹痕修復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汽車鈑金加工的凹痕修復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的平民化,汽車在中國的占有比例持續增加,不規范的行駛會使汽車外殼出現剮蹭與變形,對汽車鈑金的加工凹痕修復可以保持汽車的外表,一般的對于鈑金的凹痕修復,都是通過吸盤或者焊接墊片在汽車外殼上,然后通過鉤去拉,進行加工修復過程中,工具錯綜復雜,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現有的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現有的一種應用于汽車鈑金加工的凹痕修復裝置,一般的,單個的裝置功能性較少,且在進行拉動吸盤與焊接的墊片時,十分費力,不利于使用,不夠人性化。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于汽車鈑金加工的凹痕修復裝置,具有實用性更強,更加省力,功能性更強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應用于汽車鈑金加工的凹痕修復裝置,包括滑動桿,所述滑動桿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頂部表面中央固定連接有墊片鉤,所述第一支撐桿頂部設有蓋體,所述蓋體下方固定連接有螺紋環,所述滑動桿外側表面貼合連接有強力彈簧,所述強力彈簧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旋轉桿,所述第一旋轉桿外側表面螺紋連接有配重鐵柱,所述配重鐵柱下方設有第二旋轉桿,所述滑動桿底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外側螺紋連接有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桿底部表面螺紋連接有卡桿,所述卡桿底部固定連接有吸盤。
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撐桿頂部表面開設有環槽,所述環槽內側表面設有與所述螺紋環外側表面相匹配的螺紋層。
優選的,所述蓋體外側表面設有防滑紋,所述蓋體水平剖面外徑尺寸與所述第一支撐桿水平剖面外徑尺寸一致。
優選的,所述第一旋轉桿與所述第二旋轉桿完全一致,所述第一旋轉桿頂部表面與所述第二旋轉桿頂部表面均貫穿開設有與所述滑動桿結構尺寸相匹配的透孔。
優選的,所述配重鐵柱頂部表面開設有與所述第一旋轉桿結構尺寸相匹配的槽孔,所述配重鐵柱底部表面開設有與所述第二旋轉桿結構尺寸相匹配的槽孔,且所述配重鐵柱為中空結構,所述配重鐵柱外側表面均勻涂覆有防滑軟層。
優選的,所述第二支撐桿頂部表面設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內側表面設有與所述限位桿外側表面相匹配的螺紋層。
優選的,所述第二支撐桿底部表面設有與所述卡桿結構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二支撐桿水平剖面內徑尺寸與所述卡桿水平剖面外徑尺寸一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漢中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漢中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10608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電站壓力油罐安全閥裝置
- 下一篇:一種腐植酸增效肥料高效施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