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大載重無人機用的載物箱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103386.9 | 申請日: | 2022-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509090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黃興睿;楊卓;王林均;張宏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引磁創新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D9/00 | 分類號: | B64D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載重 無人機 載物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大載重無人機用的載物箱,包括載物箱本體、活動槽、活動桿、齒輪、螺紋桿、活動輪、滑槽、活動塊、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活動槽開設于載物箱本體后側的兩側,所述活動桿的一端活動連接于活動槽內壁的前側,所述活動桿的另一端貫穿至載物箱本體的后側,所述齒輪固定連接于活動桿的表面,所述螺紋桿活動連接于活動槽內壁的底部,所述活動輪固定連接于螺紋桿表面的頂部。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無人機用載物箱與無人機的連接方式大多數都是采用繩子把載物箱與無人機吊接在一起,這樣連接的話無人機在飛行中會造成載物箱在空中晃動,從而會影響無人機的正常飛行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用載物箱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大載重無人機用的載物箱。
背景技術
在大載重無人機貨物運輸時需要使用到載物箱,現有的無人機用載物箱與無人機的連接方式大多數都是采用繩子把載物箱與無人機吊接在一起,這樣連接的話無人機在飛行中會造成載物箱在空中晃動,從而會影響無人機的正常飛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大載重無人機用的載物箱,具備可對載物箱固定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無人機用載物箱與無人機的連接方式大多數都是采用繩子把載物箱與無人機吊接在一起,這樣連接的話無人機在飛行中會造成載物箱在空中晃動,從而會影響無人機的正常飛行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大載重無人機用的載物箱,包括載物箱本體、活動槽、活動桿、齒輪、螺紋桿、活動輪、滑槽、活動塊、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活動槽開設于載物箱本體后側的兩側,所述活動桿的一端活動連接于活動槽內壁的前側,所述活動桿的另一端貫穿至載物箱本體的后側,所述齒輪固定連接于活動桿的表面,所述螺紋桿活動連接于活動槽內壁的底部,所述活動輪固定連接于螺紋桿表面的頂部,所述活動輪與齒輪配合使用,所述滑槽均開設于載物箱本體的兩側,所述活動塊滑動連接于滑槽的內壁且螺紋連接于螺紋桿的表面,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于活動塊的外側,所述第二固定件均固定連接于載物箱本體的兩側,所述第二固定件與第一固定件配合使用。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內側均開設有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防滑墊。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活動槽內壁的內側開設有限位槽,所述活動塊的內側固定連接有配合限位槽使用的連接塊。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活動槽內壁的后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與活動桿的表面接觸。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活動桿的后側固定連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為橡膠材質。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側固定連接卡扣,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配合卡扣使用的連接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載物箱本體、活動槽、活動桿、齒輪、螺紋桿、活動輪、滑槽、活動塊、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配合使用,解決了現有的無人機用載物箱與無人機的連接方式大多數都是采用繩子把載物箱與無人機吊接在一起,這樣連接的話無人機在飛行中會造成載物箱在空中晃動,從而會影響無人機的正常飛行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凹槽,便于和無人機的支撐腿相配合,通過設置防滑墊,可以增加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與無人機支撐腿的摩擦力,從而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3、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限位槽和連接塊,可以使兩者配合使用,使活動塊上下活動時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活動塊在活動的時候位置偏移。
4、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固定塊,可以對固定塊起到支撐限位的作用,從而便于活動桿轉動。
5、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把手,方便使用者通過把手轉動活動桿,從而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引磁創新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武漢引磁創新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10338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