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220089653.1 | 申請日: | 2022-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876296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馮興懷;凡波;邵杰;張曉萍;馮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利華電子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00 | 分類號: | A61B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持 微循環(huán) 顯微鏡 交叉感染 護罩 | ||
1.一種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在包裹后形成封閉端(2)和開放端(3),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的封閉端設置有與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7)的細長探頭(9)匹配的探頭孔(4),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的探頭孔(4)之外的部分能夠從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的前端面向后包裹形成所述開放端(3),開放端(3)包裹并以可拆解方式束緊固定在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7)主體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頭孔(4)小于所述細長探頭(9)外部的一次性錐形保護罩(10)的大端部的直徑。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采用不透水薄膜制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的探頭孔(4)和/或開放端(3)邊緣設置有一圈松緊帶(5),形成扎口。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的前端具有定位裝置,所述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的探頭孔(4)之外的部分能夠從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的定位裝置前端面(8)部分向后包裹形成所述開放端(3)。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的主體上設有多個捆扎帶部(6),捆扎帶部(6)相互捆扎將包巾式柔性保護罩的開放端(3)扎緊固定在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7)主體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帶部(6)是實心帶體,或者與所述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一體吹塑成型的空心帶體。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的封閉端設置有與所述細長探頭(9)適配但短于細長探頭(9)的探頭罩(12),所述探頭孔(4)設置在探頭罩(12)的端部。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由一次性薄膜手套(11)制成,將一次性薄膜手套(11)的某個中部指套部分剪掉形成所述封閉端(2)和探頭孔(4),一次性薄膜手套(11)的腕部套口形成所述開放端(3),其余四個指套形成捆扎帶部(6),四個指套相互捆扎將包巾式柔性保護罩(1)的開放端(3)扎緊固定在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7)主體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微循環(huán)顯微鏡防交叉感染保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薄膜手套(11)的某個中部指套的上端剪掉形成與所述細長探頭(9)適配的探頭罩(12),探頭罩(12)端部剪出的空洞形成所述探頭孔(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利華電子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未經(jīng)徐州利華電子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089653.1/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電子陶瓷燒結(jié)裝置
- 下一篇:一種牛群自動識別分群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