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地錨樁的測力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073117.2 | 申請日: | 2022-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787247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振華;尋凱;呂偉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天弘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3/00 | 分類號: | E02D33/00;E02D5/80 |
| 代理公司: | 寧波聚禾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36 | 代理人: | 糜婧 |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地 測力 顯示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地錨樁的測力顯示裝置,包括錨樁本體,還包括指針、探針和彈簧,錨樁本體的下部設置有安裝腔,探針可移動的安裝于安裝腔內,指針可上下移動的安裝于錨樁本體的中部,且指針的下端可穿過安裝腔與探針連接,彈簧安裝于安裝腔內并套接于指針,以使得錨樁本體在插入地面的過程中,探針通過擋土的擠壓適于壓縮彈簧的同時帶動指針進行移動。本申請的有益效果:通過將指針與探針進行連接,進而在探針受力土壤的擠壓進行壓縮彈簧的移動時,可以同步帶動指針也進行移動,進而可以于地面之上通過觀察指針上端的位于標尺線的位置來判斷彈簧的壓縮量,進而方便對土壤比壓值的計算。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輸電線路建設工程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地錨樁。
背景技術
地錨樁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錨固設施,使用中的地錨樁必須要有足夠的錨固力、便捷的拴系,地錨樁使用前必須進行校核。地錨樁校核一般有計算校核和牽引校核兩種方式。其中計算校核就是測定土壤比壓值然后乘以擋土面積,即可得出地錨樁的擋土強度,考慮一定的安全裕度(一般地錨的安全系數取2),滿足校核要求就可以放心的使用地錨樁了。
但是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由于地錨樁是人工設置的錨固設施,受氣象、地質、使用方法的影響較大。判斷地錨樁是否失效或錨固力降低也是地錨樁使用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而現有的地錨樁均沒有上述的功能,所以現在急需一種能夠自行判斷是否失效的智能地錨樁。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的其中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地錨樁,能夠自行的檢測地錨樁在使用過程中是否失效。
本申請的其中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地錨樁的工作方法,能夠智能化的自行計算出地錨樁的錨固強度,從而實現對地錨樁是否失效進行判斷。
本申請的其中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錨樁的測力顯示裝置,能夠在地錨樁使用的過程中,自動顯示地錨樁所受的擋土力的值。
為達到上述的至少一個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智能地錨樁,包括錨樁本體、測力裝置和指針,所述指針可上下移動的安裝于所述錨樁本體的中部,所述測力裝置固定安裝于所述錨樁本體的下部并與所述指針的下端連接,以使得在所述錨樁本體使用的過程中,所述測力裝置適于在擋土的接觸下驅動所述指針進行移動,進而得以通過所述指針的上端位置得到擋土對所述錨樁本體的擋土力,從而根據所述錨樁本體在使用過程中所受擋土力的變化來判斷所述錨樁本體是否失效。
優選的,所述測力裝置包括罩殼、探針和彈簧,所述罩殼固定安裝于所述錨樁本體,所述探針可移動的安裝于所述罩殼,所述指針的下端穿過所述罩殼與所述探針的上端進行連接,所述彈簧安裝于所述罩殼內并套接于所述指針,所述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罩殼相抵,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探針相抵,以使得所述錨樁本體在使用的過程中,所述探針通過下端與擋土進行擠壓接觸,進而得以壓縮所述彈簧的同時帶動所述指針進行移動,從而實現對所述錨樁本體擋土力的直接檢測。
優選的,所述罩殼與所述錨樁本體之間設置有閉合的安裝腔,所述安裝腔的下端設置有滑道,所述探針可滑動的安裝于所述安裝腔,且所述探針的下端適于穿過所述滑道位于所述罩殼的下端外部,進而方便所述錨樁本體在使用的過程中與擋土進行接觸。
優選的,所述指針的下端設置有螺紋段,所述探針的上端設置有螺紋孔,所述指針適于通過下端與所述探針的上端進行可拆卸的螺紋連接;所述彈簧始終位于所述安裝腔內。
優選的,所述錨樁本體的上部設置有標尺線,所述標尺線上包括有對應的變形量刻度和擋土力數值,以使得當所述指針移動時,通過所述指針上端所處的位置可以直接得到彈簧的形變量和對應的擋土力大小。
優選的,所述錨樁本體的下端設置有斜切面,斜切面的斜切角度為α,α的取值為20°至45°,通過斜切面可以方便所述錨樁本體插入擋土以進行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天弘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天弘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0731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