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蠕變試驗引伸計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064007.X | 申請日: | 2022-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847164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8 |
| 發明(設計)人: | 曾舟;苗景國;孟憲偉;朱宏亮;魏繼業;李艷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00 | 分類號: | G01N3/00;G01N3/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志 |
| 地址: | 618099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試驗 引伸計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蠕變試驗引伸計,包括上架體、下架體以及變形測量傳感器,變形測量傳感器穿設在第二延伸結構上,其一端與第一延伸結構緊貼;上架體包括第一滾輪;第一滾輪位于第一通孔內且穿設在第一上部結構上,第一滾輪的滾輪面與第二上部結構連接;下架體包括第二滾輪;第二滾輪位于第二通孔內且穿設在第一上部結構上,通過在上架體上與下架體上設置有滾輪,以及其和蠕變試驗機下拉桿之間采用了滾輪接觸使上架體和下架體之間以及下架體和蠕變試驗機下拉桿之間在水平方向做相對運動時為滑動摩擦的同時上下運動不受限制,增大了其水平相對運動阻力,從而有效降低了試驗中因其發生水平方向相對運動導致打滑的可能性,提高了蠕變試驗的成功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金屬力學性能檢測領域,尤其涉及蠕變試驗引伸計。
背景技術
目前的引伸計的上架體與下架體之間僅由形變測量傳感器進行連接,這種連接方式可能導致試驗中因上架體與下架體之間發生水平方向相對運動導致上架體與下架體之間脫離正確安裝位置,導致蠕變試驗的成功率降低。
故需要提供一種蠕變試驗引伸計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蠕變試驗引伸計,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引伸計的上架體與下架體之間僅由形變測量傳感器進行連接,這種連接方式可能導致試驗中因上架體與下架體之間發生水平方向相對運動導致上架體與下架體之間脫離正確安裝位置,導致蠕變試驗的成功率降低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一種蠕變試驗引伸計,包括:
上架體,包括第一上部結構以及第一延伸結構;
下架體,位于所述上架體的下方,其包括第二上部結構以及第二延伸結構;以及,
變形測量傳感器,穿設在所述第二延伸結構上,所述變形測量傳感器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延伸結構緊貼;
其中,所述上架體還包括:第一滾輪;所述第一上部結構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滾輪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內且穿設在所述第一上部結構上,所述第一滾輪的滾輪面與所述第二上部結構連接;
所述下架體還包括:第二滾輪;所述第二延伸結構上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滾輪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內且穿設在所述第一上部結構上。
可選地,所述第一上部結構包括:第一頂板部、第一柱部以及第二柱部;所述第一延伸結構包括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頂板部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柱部連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柱部遠離所述第一頂板部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柱部遠離所述第一頂板部的一端連接;
所述第二上部結構包括:第二頂板部、第三柱部以及第四柱部;所述第二延伸結構包括:第三延伸部以及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一上部結構和所述第一延伸結構的連接方式與所述第二上部結構和第二延伸結構的連接方式相同;
所述變形測量傳感器包括第一傳感器以及第二傳感器;所述第一傳感器穿設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一端與所述第一延伸部緊貼;所述第二傳感器穿設在所述第四延伸部上,一端與所述第二延伸部緊貼;
其中,所述第一頂板部上設有第一夾裝套孔,所述第二頂板部上設有第二夾裝套孔;所述上架體與所述下架體均為一體成型結構。
可選地,所述第三延伸部包括:
頂板,
底板,位于所述頂板的下方;
第一側板,一端與所述頂板的一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底板的一端連接;
第二側板,一端與所述頂板遠離所述第一側板的一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底板遠離所述第一側板的一端連接;以及,
中板,位于所述頂板與所述底板之間,一端與所述第一側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側板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06400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速度測量裝置及系統
- 下一篇:分體式防漏液的霧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