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具有線束開關裝置的汽車安全帶鎖扣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044909.7 | 申請日: | 2022-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074273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海;紀鈺亮;蔡明芝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大豪汽車零部件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2/48 | 分類號: | B60R22/48;B60R22/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周增元 |
| 地址: | 515000 廣東省汕***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線 開關 裝置 汽車 安全帶 | ||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具有線束開關裝置的汽車安全帶鎖扣,包括:所鎖頭、鎖舌和線束開關裝置。所述線束開關裝置設于所述鎖頭一側,所述線束開關包括第一彈片、第二彈片和線束基座,所述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在所述鎖舌未扣緊于所述鎖頭時,處于相互接觸狀態,此時與所述第一彈片、第二彈片形成電連接的報警電路動作,觸發報警警報,當所述鎖舌與鎖頭處于鎖緊狀態時,所述弓形件被鎖舌推動至所述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之間,使得報警電路斷開。采用本實用新型,能實時感應安全帶是否系上,且具有結構簡單、安全可靠,裝配方便和成本低廉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安全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線束開關裝置的汽車安全帶鎖扣。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的普及,交通安全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各個汽車廠家也通過多種安全設施來保障乘客和司機的乘車安全,其中安全帶便是最重要的一環,為了確保乘客和司機在行車過程中都能按照規定系上安全帶,汽車廠家均設置了安全帶的報警系統,用于警示乘客和司機系上安全帶,大大提升了安全帶的使用率。
而現有的安全帶報警系統,多是在安全帶的鎖扣中設置一個微動開關,用于感應汽車安全帶的鎖舌是否已經插入扣緊在鎖頭內部,但采用微動開關的雖然實現了對安全帶的感應功能,但其結構復雜,成本較高,在生產裝配的過程中也比較繁瑣。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具有線束開關裝置的汽車安全帶鎖扣,包括:鎖頭、鎖舌和線束開關裝置。
所述鎖頭包括:槽型座、鎖閂、弓形件,所述槽型座下下方位置設有導向槽,所述弓形件可滑動的設于所述導向槽中,所述鎖閂設置于所述槽型座上方;
所述鎖舌前端設有舌部,所述舌部上設有扣搭孔,進而使所述舌部插入所述鎖頭時能推動所述弓形件向后移動,并迫使所述鎖閂向下壓緊,使得位于所述鎖閂前端的扣搭片向下扣緊于所述鎖舌前端的扣搭孔位置,完成鎖緊動作。
所述線束開關裝置包括:線束基座、第一彈片、第二彈片和報警電路,所述線束基座設于所述槽型座一側,所述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設于所述線束基座上,所述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常閉并與所述報警電路形成電連接,當所述鎖舌插入所述鎖頭時,所述鎖舌前端的舌部推動所述弓形件沿所述導向槽向后移動直至所述弓形件插入所述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之間,使得所述第一彈片和第二彈片分離,進而使報警電路斷開。
其中,所述報警電路包括:護套端子、第一彈片導接線、第二彈片導接線,所述護套端子內部設有兩個接線端子,所述接線端子與汽車的安全帶報警電路上對應的端子形成電連接,再通過所述第一彈片導接線、第二彈片導接線分別與所述第一彈片、第二彈片形成電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彈片導接線和所述第二彈片導接線外圍還設有套管,所述套管為絕緣材質制成。
其中,所述線束開關裝置還包括線束基座蓋,所述線束基座蓋設于所述線束基座外側。
其中,所述鎖頭還包括:彈簧、鎖銷和彈出件,所述彈簧固定設于所述鎖閂上,所述彈出件與所述彈簧連接,所述彈出件可翻轉的設于弓形件上方并壓緊所述鎖銷,所述槽型座兩個相對側壁上還設有L形槽,所述鎖銷可滑動的穿設于所述L形槽中。
其中,所述鎖頭上還設有解鎖按鈕,所述解鎖按鈕與所述鎖銷接觸,解鎖時,所述解鎖按鈕可將鎖銷推至所述L形槽的拐點處,所述彈出片受所述彈簧力的作用下向上翻起,使得所述鎖銷失去約束,進而所述鎖閂抬起,同時彈簧推動所述弓形件復位并將所述鎖舌彈出,完成解鎖動作。
實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過線束開關裝置去感應安全帶的鎖舌是否扣搭到所述鎖頭中,并能在乘客沒系安全帶的情況下發出警告。
2.線束開關裝置比起傳統的微動開關,不僅結構更加簡單可靠,而且使用壽命也更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大豪汽車零部件實業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大豪汽車零部件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04490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