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多海纜敷設保護的海上導管架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024979.6 | 申請日: | 2022-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115558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超杰;陳鳳云;許海波;沙欣宇;雷傳;范肖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9/02 | 分類號: | H02G9/02;H02G3/06;H02G3/3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10014***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多海纜 敷設 保護 海上 導管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多海纜敷設保護的海上導管架結構,包括多根主導管,多根主導管通過連接結構圍合形成具有多個支撐面的筒型海上導管架結構,支撐面上設置連接件,支撐面通過連接件能夠與J型管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海上導管架上海纜敷設保護的空間利用率低,海纜敷設難度大的缺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海上風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多海纜敷設保護的海上導管架結構。
背景技術
在海上風電的建設中,所有的風力發電機發出的電力需要先通過海纜輸送到海上升壓站上,接著通過海纜連接到陸地上的電網中,而隨著海上風機技術的進步與供應鏈發展成熟,單個海上風機輸出電力能力跨越式增長以及海上風機數量不斷增加,海上升壓站上需要鋪設連接的海纜數量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目前,海上升壓站的基礎是主要以導管架基礎為主,為了避免出現過長的懸空段海纜受海浪和風浪破壞,海纜被放置于J型管中并被固定在導管上,然而受限于傳統的導管架結構,J型管只能被固定于導管架中靠近主導管附近,在空間利用率上過低,并且還會受到海纜最小彎曲半徑要求限制,增大海纜敷設的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多海纜敷設保護的海上導管架結構。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海上導管架上海纜敷設保護的空間利用率低,海纜敷設難度大的缺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適用于多海纜敷設保護的海上導管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主導管,多根主導管通過連接結構圍合形成具有多個支撐面的筒型海上導管架結構,支撐面上設置連接件,支撐面通過連接件能夠與J型管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結構包括水平副導管、斜副導管,水平副導管和斜副導管均設置在相鄰的兩根主導管之間,水平副導管橫置于兩根主導管的上端和下端,斜副導管沿著主導管和水平副導管構成的四邊形結構的對角線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結構還包括第一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對應設置在主導管上端的相鄰兩根水平副導管之間,第一支撐桿還對應設置在主導管下端的相鄰兩根水平副導管之間。
進一步的:呈對角線設置的兩根斜副導管在桿身上連接有構造管,構造管處于筒型海上導管架結構的上部和下部,并與水平副導管平行設置,構造管上連接有所述連接件。
進一步的:所述水平副導管和斜副導管上均連接所述連接件。
進一步的:所述呈對角線設置的兩根斜副導管在桿身上連接有第二支撐桿,第二支撐桿處于筒型海上導管架結構的中部,并與水平副導管相垂直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一套管連桿,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過第一套管連桿連接,第一套管中能夠套接J型管,第二套管中套接斜副導管或構造管。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管設置多根,相鄰兩根第一套管通過第二套管連桿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筒型海上導管架結構的支撐面可通過連接件與J型管進行連接,使得J型管能夠被固定在兩個主導管之間,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并且海纜的最小彎曲半徑能夠得到更好保護。本實用新型連接結構能夠有效提高導管架主體結構的穩定性與承載能力,設置構造管能夠有助于海纜的固定,避免出現過長的懸空段海纜受風浪破壞,另外構造鋼管能夠提高導管架上海纜敷設的利用率。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管和第一支撐桿還能夠提高導管架主體結構的穩定性與承載能力。本實用新型可在工廠中直接生產,不需要在海上進行J型管焊接固定,減少了海上施工作業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J型管的鋪設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0249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