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023906.5 | 申請日: | 2022-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302475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6 |
| 發明(設計)人: | 鄒健;馮道榮;毛衛兵;鄧小明;江長平;何小華;張貴財;鐘香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C9/02 | 分類號: | F17C9/02;F17C13/00;F17D1/14;F17D3/01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蘇偉釗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lng 接收站 排水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統,涉及LNG接收站領域。該取排水系統包括LNG接收站氣化器、循環冷卻水系統、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第一水流通道設有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與LNG接收站氣化器連通,第二水流通道設有第二延伸段,第二延伸段與LNG接收站氣化器連通;循環冷卻水系統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與第一水流通道連通,第一水流通道上設有第一閥門;出水口與第二水流通道連通,第二水流通道上設有第二閥門;在循環冷卻水系統運行時,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關閉,供LNG接收站氣化器的排水通入進水口,出水口的排水通入LNG接收站氣化器;反之,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開啟,供LNG接收站氣化器的排水通入港池、海水通入LNG接收站氣化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LNG接收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統。
背景技術
LNG接收站是用于接卸LNG遠洋船運送的液化天然氣,在LNG儲罐內存儲液化天然氣,氣化后的天然氣通過輸氣管線送至用戶。超低溫LNG轉變為常溫氣態的過程中,可用于冷能發電、低溫冷凍、氣體分離等。
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8779129U、授權公告日為2019.04.23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LNG氣化海水取排水系統,在海邊設置火力發電廠,并將LNG站設置在火力發電站的預設范圍內,具體包括電廠循環水泵,用于獲取海水;電廠凝汽器,用于獲取電廠循環水泵獲取的海水,將海水作為汽輪機排汽冷凝的冷源,得到溫水;電廠排水井,用于獲取溫水并將溫水排出;LNG站取水升壓泵,用于獲取電廠排水井排出的溫水;LNG氣化裝置,用于獲取LNG站取水升壓泵獲取的溫水,將溫水作為LNG氣化裝置的熱源,得到冷水,并將冷水輸送至電廠循環水泵。
但是,由于火力發電廠根據電網的用電量實時調整,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排水量和取水量發生相應波動,而LNG接收站僅以電廠循環冷卻水作熱源時,LNG接收站與火力發電廠的運行狀態不同步,容易導致LNG接收站的產氣效率不穩定,無法滿足下游用戶的天然氣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統,以解決因LNG接收站與火力發電廠的運行狀態不同步,容易導致LNG接收站的產氣效率不穩定,無法滿足下游用戶的天然氣需求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統的技術方案為:
LNG接收站的取排水系統包括LNG接收站氣化器、循環冷卻水系統、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一端均連通港池;
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與所述LNG接收站氣化器連通設置,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與所述LNG接收站氣化器連通設置;
所述循環冷卻水系統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第一水流通道連通,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上設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一閥門布置于遠離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一側;所述出水口與所述第二水流通道連通,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上設有第二閥門,所述第二閥門布置于遠離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一側;
在所述循環冷卻水系統運行時,所述第一閥門關閉供所述LNG接收站氣化器的排水通入所述進水口,所述第二閥門關閉供所述出水口的排水通入所述LNG接收站氣化器;或者,在所述循環冷卻水系統停機時,所述第一閥門開啟供所述LNG接收站氣化器的排水通入港池,所述第二閥門開啟供海水通入所述LNG接收站氣化器。
進一步的,所述LNG接收站氣化器為ORV裝置,所述ORV裝置與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間設有取水前池和取水泵房。
進一步的,所述取水前池并列設有兩個,所述第二延伸段與兩個所述取水前池分別連接有LNG接收站引水箱涵。
進一步的,兩個所述LNG接收站引水箱涵上均設置有疊梁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02390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附件袋自動預裝裝置
- 下一篇:硅外延用石墨基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