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細粒度用電數據的居民用電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704662.8 | 申請日: | 202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492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2 |
| 發明(設計)人: | 秦偉;王永生;黃時;裴峰;易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458 | 分類號: | G06F16/2458;G06F16/248;G06F18/2433;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石嘉蓉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細粒度 用電 數據 居民 智能 分析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細粒度用電數據的居民用電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統,所述方法首先通過負荷辨識設備采集居民用戶細粒度辨識數據,并與用戶個人信息綁定;然后對已采集多日辨識數據的負荷辨識設備進行辨識數據提取;隨后基于已提取的居民家用電器辨識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最終基于數據分析結果,對居民用電行為進行診斷。本發明方法依托居民細粒度用電數據,實現居民用戶的用電行為智能分析與異常診斷,相較于傳統的人工分析方法,不依賴個人經驗,分析的更加智能和精準,對于輔助解決居民異常用電排查周期長、難度大、客戶用電體驗不佳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細粒度用電數據的居民用電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統,屬于智能電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供電服務是當前電網企業面向客戶的主窗口和最前沿,最能體現電網企業的形象。而供電服務投訴的多少,是客戶對供電企業供電服務保障能力和優質服務管理水平認可度、滿意度的重要檢驗。其中用戶對用電計費方面反饋相對密集,具體表現為質疑家中用電量、電費過高,與自身使用情況不符,造成此現象主要有兩類原因:一方面因為計量裝置故障、戶表關系不對應導致的抄表數據異常,從而導致電量及電費計算出現偏差,另一方面由于用戶存在不良用電習慣、電器老化或偷電漏電等用電異常行為,造成用電量遠高于自身實際消耗電量。
然而,傳統模式下,供電企業的服務到用戶表即截止,即只能為用戶提供基礎的用電和計費服務,不能很好的指導居民用戶安全合理用電,而居民用戶除用電計費方面問題外,家中由電器老化、漏電引發安全隱患也較為常見,且輔助排查手段不足,制約相關工作開展的關鍵還是缺乏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與輔助工具。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細粒度用電數據的居民用電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統,能夠實現居民用戶的用電行為智能分析與異常診斷,相較于傳統的人工分析方法,不依賴個人經驗,分析的更加智能和精準,對于輔助解決居民異常用電排查周期長、難度大、客戶用電體驗不佳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細粒度用電數據的居民用電智能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提取居民用戶細粒度辨識數據;
步驟2:基于已提取的居民家用電器辨識數據進行數據分析;
步驟3:基于數據分析結果,對居民用電行為進行診斷;
所述步驟2包括:
分析居民用電負荷和用電能耗的構成情況,由此獲取電器高頻次運行清單、電器高頻次長時運行清單、電器高耗能運行清單和電器峰時高耗能運行清單;
所述步驟3包括:
診斷用戶是否存在不良用電習慣:計算電器高頻次運行清單中的電器長時運行指數K1=N2/N1,其中N1為高頻次運行電器數,N2為高頻次長時運行電器數,若運行指數K1低于閾值E,則診斷為用戶存在不良用電習慣;計算電器高耗能運行清單中的電器峰時運行指數K2=M2/M1,其中M1為高耗能運行電器數,M2為峰時高耗能運行電器數,若運行指數K2低于閾值F,則診斷為用戶存在不良用電習慣。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之前還包括:通過負荷辨識設備采集居民用戶細粒度辨識數據,并與用戶個人信息綁定,由此提取設備采集的細粒度辨識數據用于分析。
進一步的,所述用戶個人信息包括用戶名、用電戶號、電表資產號、用戶地址,便于排查出計量裝置故障、戶表關系不對應導致的抄表數據異常。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具體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70466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