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及裝配式地下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701811.5 | 申請日: | 202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9771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洋;張梓鴻;麻全周;王天柱;呂煥;王謙;袁正輝;楊梅;吳晴;張松;劉宏波;馬紅磊;鄭忠健;王志超;胡夢超;俞璞涵;沈家立;殷潤達;張宇喆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智能軌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04B1/98;E04H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拓恒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6098 | 代理人: | 任小鵬 |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震 支座 機構 裝配式 地下 結構 | ||
1.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撐部(4),所述支撐部(4)上設有第一凹槽(6);
頂梁部(1),所述頂梁部(1)設于所述支撐部(4)上方,所述頂梁部(1)靠近所述支撐部(4)側設有第一連接面(8);
連接部(5),所述連接部(5)設于所述第一連接面(8),所述連接部(5)遠離所述頂梁部(1)端置于所述第一凹槽(6)內;當發生地震的震級小于或等于第一預設閾值時,所述連接部(5)自身可吸收地震產生的振動能量,當地震震級大于或等于第二預設閾值時,所述連接部(5)斷裂,釋放地震傳導至所述連接部(5)自身的振動能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6)的槽口處與所述連接部(5)抵接,當地震震級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預設閾值時,所述連接部(5)在與所述槽口抵接位置處斷裂,釋放對所述支撐部(4)的約束,所述支撐部(4)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4)靠近所述頂梁部(1)側設有下底板(3),所述第一凹槽(6)設于所述下底板(3)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5)的材質為陶瓷。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梁部(1)靠近所述支撐部(4)側設有上頂板(2),所述上頂板(2)上設有第二凹槽,所述連接部(5)嵌于所述第二凹槽內;所述第一凹槽(6)遠離所述頂梁部(1)的內壁為第一內壁(7),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連接面(8)至所述第一內壁(7)的垂直距離大于或等于所述連接部(5)的長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與所述第一方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面(8)至所述第一內壁(7)的垂直距離大于所述連接部(5)的長度,所述連接部(5)遠離所述上頂板(2)側與所述第一內壁(7)之間形成第一間隙;當地震震級大于所述第一預設閾值時,所述連接部(5)在與所述槽口抵接位置處斷裂,所述連接部(5)斷裂后一部分落入所述第一內壁(7)上。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5)與所述槽口抵接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頂板(2)靠近所述下底板(3)側為曲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震的支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5)為直四棱柱。
10.一種裝配式地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式地下結構包括有多個如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抗震的支座機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智能軌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智能軌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70181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