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野生大豆栽培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637072.8 | 申請日: | 2022-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8434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8 |
| 發明(設計)人: | 孫曉環;王英男;丁曉東;董嶺超;齊廣勛;王彥奎;楊佳慧;董英山;任海祥;李玉秋;王燕平;劉曉冬;王玉民;趙洪錕;袁翠平;茆挺;宗春美;齊玉鑫;白艷鳳;孫國宏;李文;劉長遠;卜海東;劉鑫;王磊;王普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 |
| 主分類號: | A01C5/06 | 分類號: | A01C5/06 |
| 代理公司: | 陜西銘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61287 | 代理人: | 馬歆甜 |
| 地址: | 157041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野生 大豆 栽培 裝置 | ||
1.一種野生大豆栽培裝置,包括箱體(101)、立柱(102)和多個轉盤(10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多個承載盤(104),固連于所述立柱(102)上,每個轉盤(103)下方均設有一個承載盤(104);
多個開溝機構,每個承載盤(104)下方均設有一個開溝機構,每個開溝機構均包括轉軸(105)、多個犁鏵(106)和多個支座(107),所述多個支座(107)連接于所述承載盤(104)下方,轉軸(105)與所述多個支座(107)軸樞連接,所述多個犁鏵(106)的犁柄均與轉軸(105)連接,每個犁鏵(106)均能與其下方的轉盤(103)內的土壤接觸,每個支座(107)上還設有擋板(108),所述擋板(108)用于限制與其在同一支座(107)上的犁鏵(106)的最大轉動角度;
第一齒條(109),與每個開溝機構的轉軸(105)齒接,所述箱體(101)側壁設有第一滑槽(110),第一齒條(109)與滑第一滑槽(110)滑動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野生大豆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開溝機構還包括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包括滑軌(201)、絲桿(202)和第二齒條(203),所述滑軌(201)固連于所述承載盤(104)底端,滑軌(201)的長度方向與轉盤(103)的軸向垂直,所述絲桿(202)與箱體(101)側壁軸承連接,每個支座(107)均連接有一個絲母套(204),每個絲母套(204)均與所述絲桿(202)螺紋連接,所述轉軸(105)側壁設有與所述絲桿(202)軸向平行的第二滑槽(205),每個犁鏵(106)均設有與所述第二滑槽(205)相配合的滑孔,所述滑孔與第二滑槽(205)滑動連接,所述第二齒條(203)與每個絲桿(202)齒接,箱體(101)側壁還設有第三滑槽(206),第二齒條(203)與第三滑槽(206)滑動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野生大豆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條(109)和第二齒條(203)上均設有踏板機構(3)。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野生大豆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01)上還軸承連接有傳動軸(401),所述傳動軸(401)上設有多個摩擦輪(402),每個摩擦輪(402)均與一個轉盤(103)的側壁抵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野生大豆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401)連接有動力裝置(5),所述動力裝置(5)電連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有電源裝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野生大豆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103)下方設有上圓弧滑軌(601),所述承載盤(104)上設有下圓弧滑軌(602),上圓弧滑軌(601)和下圓弧滑軌(602)相互對置,上圓弧滑軌(601)與下圓弧滑軌(602)之間設有多個滾珠(603)。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野生大豆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盤(104)底端還設有噴霧裝置(701),所述立柱(102)設有第一通液孔(702),所述噴霧裝置(701)與第一通液孔(702)連通,第一通液孔(702)連通有供液裝置。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野生大豆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犁鏵(106)表面設有耐磨涂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未經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63707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