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源特征多層次綜合識別處理架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636452.X | 申請日: | 2022-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302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歸;鄔誠;馬詠雪;姚元;王霞;邢文革;任財;謝燕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8/213 | 分類號: | G06F18/213;G06F18/24;G06F18/2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嬌陽 |
| 地址: | 21003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特征 多層次 綜合 識別 處理 架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源特征多層次綜合識別處理架構,包括單感知域識別層、跨域多特征識別層、決策級融合識別層,所述單感知域識別層用于負責完成電磁散射、電磁輻射、光頻、聲頻不同感知域的目標識別;所述跨域多特征識別層用于根據電磁散射、電磁輻射、光頻、聲頻不同感知域的特征,完成跨域多特征的目標識別;所述決策級融合識別層用于根據單感知域識別層識別結果、跨域多特征識別層識別結果及其他來源識別結果完成決策級目標融合識別。本發明可滿足單感知域識別、跨域多特征識別、決策級融合識別等多維度、多層次的識別需求;具有普適性及良好的泛化性能,為綜合識別技術工程化應用提供支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目標識別技術,特別是一種多源特征多層次綜合識別處理架構。
背景技術
目標識別技術為現代戰爭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在戰場監視、防空預警等多個軍事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通過對目標進行識別,及時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實現對敵方目標的精準打擊。目標識別技術在電子戰中應用廣泛,具有巨大的軍事意義。在真實作戰場景中,由于環境復雜多變,受環境、電磁等因素的影響,雷達、光電等傳感器對目標的識別正確率下降。傳統識別方式信息開放共享應用能力不足,不同感知域之間的特征利用率低,各感知域基于本感知域特征單獨進行識別,不能充分利用不同感知域特征進行綜合判別,識別性能難以保障作戰需求。基于異類信息源進行跨域多特征融合識別,可有效提升復雜環境下目標識別性能。為保障綜合識別應用的高效運行,需設計合理有效的處理架構。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滿足單感知域識別、跨域多特征識別、決策級融合識別等多維度、多層次的識別需求;具有普適性及良好的泛化性能,為綜合識別技術工程化應用提供支持的多源特征多層次綜合識別處理架構。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多源特征多層次綜合識別處理架構,包括單感知域識別層、跨域多特征識別層、決策級融合識別層,所述單感知域識別層用于負責完成電磁散射、電磁輻射、光頻、聲頻不同感知域的目標識別;所述跨域多特征識別層用于根據電磁散射、電磁輻射、光頻、聲頻不同感知域的特征,完成跨域多特征的目標識別;所述決策級融合識別層用于根據單感知域識別層識別結果、跨域多特征識別層識別結果及其他來源識別結果完成決策級目標融合識別。
所述單感知域識別層包括預處理、特征提取、分類識別;所述預處理是對各感知域傳感器的原始目標感知數據進行處理;所述特征提取是通過目標感知數據進行目標特征提取,不同目標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述分類識別是根據目標特征設計分類識別模型,進行單感知域目標識別處理。
所述跨域多特征識別層包括特征關聯關系建立、特征處理、多特征融合識別,所述特征關聯關系建立是根據多源異類融合生成的多源融合信息,建立單感知域目標特征關聯關系;所述特征處理是將各感知域特征劃分到相同維度,進行特征整合;所述多特征融合識別是利用各感知域提供的多維特征,進行跨域多特征分類識別處理。
所述決策級融合識別層包括識別結果關聯關系建立、基于規則的識別、融合識別、人工判別,所述識別結果關聯關系建立是根據多源異類融合生成的多源融合信息,建立各類目標識別結果關聯關系;所述基于規則的識別是根據各種識別結果信息來源的可靠度,按照不同的融合規則及沖突判別規則進行融合識別;所述融合識別是根據各感知域識別結果、跨域多特征識別結果及其他來源識別結果進行決策級融合識別;所述人工判別是通過人工輸入,對識別結果進行修正。
支撐實現綜合識別信息處理步驟包括:
a)單感知域識別根據本感知域傳感器感知到的目標數據,進行特征提取和單感知域目標識別,輸出各感知域特征到跨域多特征識別,輸出各感知域識別結果到跨域決策級融合;
b)在多源異類融合提供的多源融合信息的支持下,跨域多特征識別對各感知域目標特征建立關聯關系,完成跨域多特征的目標識別,輸出跨域多特征識別結果到決策級融合識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63645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