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的圓柱滾子表面檢測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623573.0 | 申請日: | 2022-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9376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袁巨龍;王安靜;王金虎;孔佳駿;毛越初;陳聰;吳金津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V10/82 | 分類號: | G06V10/82;G06V10/80;G06V10/74;G06V10/762;G06N3/048;G06N3/08;G06T7/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冷紅梅 |
| 地址: | 310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改進 yolov5s 網絡 模型 圓柱 滾子 表面 檢測 方法 系統 | ||
本申請提供一種基于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的圓柱滾子表面檢測方法及系統,包括:采集圓柱滾子表面圖像并標注作為樣本數據;構建yolov5s網絡模型,并在所述yolov5s網絡模型中嵌入目標檢測層得到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訓練所述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將待檢測的圓柱滾子表面圖像輸入訓練后的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輸出圓柱滾子表面缺陷。本申請通過在yolov5s網絡模型的neck部分嵌入SwimTransformer模塊目標檢測層以及在SPPF模塊前端嵌入RepVGG模塊,以及在SPPF模塊后端嵌入CA注意力機制模塊,提高對目標特征的提取能力,精準識別小目標,提高小目標的檢測效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計算機視覺圖像識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的圓柱滾子表面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軸承滾子作為軸承的主要組件,起到支撐及旋轉的作用,它的質量直接決定軸承的質量和性能。近年來,由于機械設備對精度、質量及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在軸承滾子的生產過程當中,軸承滾子的表面會出現各種瑕疵,直接影響到軸承的使用壽命和工作性能。因此,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對軸承滾子的表面進行缺陷識別極其重要。
工業中,檢測軸承滾子表面缺陷的常規方法為人工檢測。人工檢測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漏檢、誤檢、成本高等。然而,伴隨計算機視覺圖像識別技術的進步,機器學習的檢測方法逐漸被應用于產品的質量檢測環節。作為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基礎性技術,目標檢測在業界具有廣泛應用,而yolo系列因其綜合性能較好,成為廣受歡迎的首選框架。
yolov5模型是Ultralytics公司于2020年6月9日公開發布的,基于yolov3模型基礎上改進而來,有yolov5s、yolov5m、yolov5l、yolov5x四個模型。yolov5模型由輸入端、backbone部分、neck部分和detect層組成,backbone部分包括CBS模塊和SPPF模塊。現有的yolov5s模型對于軸承滾子表面的微小缺陷,存在缺檢和漏檢的情況。因此,為提高目標檢測的精度,急需一種能精確檢測小目標的圖像識別技術。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的圓柱滾子表面檢測方法,采用本發明提供的圓柱滾子表面檢測檢測方法,提高對目標特征的提取能力,減少特征的丟失,促進特征融合,精準識別小目標。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的圓柱滾子表面檢測方法,用于檢測圓柱滾子表面缺陷,包括:
采集圓柱滾子表面圖像并標注作為樣本數據;
構建yolov5s網絡模型,并在所述yolov5s網絡模型中嵌入目標檢測層得到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
訓練所述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
將待檢測的圓柱滾子表面圖像輸入訓練后的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輸出圓柱滾子表面缺陷。
進一步地,所述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包括輸入端、backbone部分、neck部分和detect層,在所述neck部分嵌入所述目標檢測層,所述目標檢測層為Swim?Transformer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backbone部分包括CBS模塊和SPPF模塊,所述SPPF模塊的前端嵌入有RepVGG模塊,所述SPPF模塊的后端嵌入有CA注意力機制模塊。
進一步地,在所述yolov5s網絡模型中嵌入目標檢測層得到改進的yolov5s網絡模型的方法為:
將標注后的樣本數據進行預處理并將預處理后的數據輸入backbone部分,獲取特征圖;
將所述特征圖輸入neck部分,輸出不同特征圖尺寸的特征融合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62357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