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余漿回收再利用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619473.0 | 申請日: | 2022-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2380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徐鵬;肖建勝;唐茂強;陸杰;李鴻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湯辰機械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C5/08 | 分類號: | B28C5/08;B28C9/02;B28C7/00;B28C5/00;C02F1/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創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陳雅潔 |
| 地址: | 212400 江蘇省鎮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回收 再利用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混凝土余漿回收再利用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余漿收集機構、余漿均化機構、余漿儲存輸送機構和電控操作單元,余漿收集機構、余漿均化機構和余漿儲存輸送機構依次連接;余漿收集機構用于收集混凝土余漿,并向收集的混凝土余漿內添加緩凝劑;余漿均化機構用于對混凝土余漿均化處理;余漿儲存輸送機構用于對混凝土余漿進行儲存,本發明采用豎直立式安裝方式,能夠將副桶底部的混凝土余漿完全抽取出來,解決主桶立式渣漿泵在主桶內抽不到底部混凝土余漿的問題,提高混凝土余漿的利用率;且能夠對輸送管道內的殘留余漿反沖洗到副桶內,避免長期以往造成管道堵塞的問題,保障余漿回收再利用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余漿回收再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余漿回收再利用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余漿是管樁生產過程中,混凝土經離心成型后從管樁內壁析出的懸濁液,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磨細砂、水、砂粉和減水劑等,當前,如何把余漿重新利用,以解決余漿排放時污染環境的問題,成為管樁生產行業共性的問題。
現有技術中,余漿回收系統的過程具體為:管樁離心之后產生余漿,由吊機抓取管樁將余漿倒進余漿桶,余漿桶收集一定量的余漿之后,人工添加緩凝劑,在通過立式渣漿泵將余漿經過管道抽至均化桶,余漿在均化桶內加水進行均化,均化到一定濃度后,將均化好的余漿通過渣漿泵經過管道抽至集料桶進行臨時儲存,在攪拌站需要余漿時,再由渣漿泵通過管道將余漿抽至攪拌站上方的計量斗,由計量斗定量向攪拌站添加余漿。
上述的余漿回收系統在使用過程存在以下缺點:
1.現有余漿回收系統采用主桶立式渣漿泵,立式渣漿泵放在主桶內進行抽取混凝土余漿,對于主桶底部的混凝土余漿無法完全抽取,混凝土余漿利用率較低;
2.余漿輸送管道較長,管道內容易殘留余漿,無法進行有效的處理,長此以往會導致余漿輸送管道堵塞,影響余漿的回收再利用;
3.剛進入余漿桶的余漿濃度較大,水泥沙子含量高,易在余漿桶的底部沉淀堆積,造成渣漿泵堵塞;
4.均化桶通過浮力開關裝置控制每次抽取余漿體積,再通過人工加水稀釋使用,此方法存在每次使用余漿密度不均的問題,容易導致砼料狀態變化大,用水量不易控制,拌和機手操作困難,管樁質量波動較大;
5.人工添加緩凝劑用量很難把握,沒有衡量標準,大多根據經驗判斷,經常會造成管樁質量不穩定的質量問題,增加生產成本,影響市場銷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一種混凝土余漿回收再利用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余漿回收再利用系統及其控制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余漿回收再利用系統,包括余漿收集機構、余漿均化機構、余漿儲存輸送機構和電控操作單元,所述余漿收集機構、所述余漿均化機構和所述余漿儲存輸送機構依次連接,所述余漿收集機構、所述余漿均化機構和所述余漿儲存輸送機構均與所述電控操作單元連接;
所述余漿收集機構用于收集混凝土余漿,并向收集的混凝土余漿內添加緩凝劑,并將添加緩凝劑的混凝土余漿輸送至所述余漿均化機構;
所述余漿均化機構用于對添加緩凝劑的混凝土余漿進行均化處理,并將均化后的混凝土余漿輸送至所述余漿儲存輸送機構;
所述余漿儲存輸送機構用于對均化后的混凝土余漿進行儲存,并將儲存的混凝土余漿向攪拌站進行輸送;
所述電控操作單元用于對所述余漿收集機構、所述余漿均化機構和所述余漿儲存輸送機構進行運行參數設定和運行控制,完成混凝土余漿的回收再利用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湯辰機械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湯辰機械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61947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