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轉賬退票風險預判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613342.1 | 申請日: | 2022-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9654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4 |
| 發明(設計)人: | 倪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3 | 分類號: | G06Q40/03;G06Q20/40;G06F16/25 |
| 代理公司: | 廣東良馬律師事務所 44395 | 代理人: | 劉海杰 |
| 地址: | 518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賬 退票 風險 方法 裝置 設備 存儲 介質 | ||
1.一種轉賬退票風險預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接收用戶終端發送的跨行轉賬請求,所述跨行轉賬請求中攜帶有基礎信息以及收款方信息;
S2、基于所述基礎信息對所述跨行轉賬請求進行校驗;
S3、校驗通過后,調用大數據平臺對所述收款方信息進行匹配校驗;
S4、校驗通過后,向所述用戶終端發送卡密錄入和/或一次性密碼錄入提示,使得所述用戶終端返回卡密信息和/或一次性密碼;
S5、根據所述卡密信息和/或一次性密碼進行驗證,驗證通過后執行所述跨行轉賬請求,并基于所述跨行轉賬請求生成標記為匹配成功的跨行轉賬數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賬退票風險預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之前還包括:
通過ETL卸數方式將所有歷史跨行轉賬數據至大數據平臺,使得所述大數據平臺通過Storm集群結構將對所述歷史跨行轉賬數據進行數據收集,并基于HBase框架存儲所述歷史跨行轉賬數據,通過分布式計算框架MapReduce和協同過濾算法挖掘出有效的標記為匹配成功的收款方信息以及標記為匹配失敗的收款方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賬退票風險預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具體包括:
校驗通過后,通過http調用大數據平臺,將所述跨行轉賬請求中攜帶的收款方信息通過分布式方式上傳至所述大數據平臺,由所述大數據平臺通過elasticsearch方式將所述跨行轉賬請求中攜帶的收款方信息與所述大數據平臺中包含的收款方信息進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且所述大數據平臺中包含的收款方信息標記為匹配成功,則返回校驗通過信息;
若匹配失敗,或匹配成功但所述大數據平臺中包含的收款方信息標記為匹配失敗,則返回校驗不通過信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賬退票風險預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具體包括:
基于所述基礎信息判斷所述跨行轉賬請求是否為本人操作,若是,則校驗通過,否則校驗不通過;
基于所述基礎信息判斷所述跨行轉賬請求的轉賬金額是否在轉賬限額之內,若是,則校驗通過,否則校驗不通過。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轉賬退票風險預判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若校驗不通過,則向所述用戶終端返回收款方信息有誤提示。
6.一種轉賬退票風險預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用戶終端發送的跨行轉賬請求,所述跨行轉賬請求中攜帶有基礎信息以及收款方信息;
第一校驗單元,用于基于所述基礎信息對所述跨行轉賬請求進行校驗;
第二校驗單元,用于校驗通過后,調用大數據平臺對所述收款方信息進行匹配校驗;
發送單元,用于驗通過后,向所述用戶終端發送卡密錄入和/或一次性密碼錄入提示,使得所述用戶終端返回卡密信息和/或一次性密碼;
驗證單元,用于根據所述卡密信息和/或一次性密碼進行驗證,驗證通過后執行所述跨行轉賬請求,并基于所述跨行轉賬請求生成標記為匹配成功的跨行轉賬數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轉賬退票風險預判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同步單元,用于通過ETL卸數方式將所有歷史跨行轉賬數據至大數據平臺,使得所述大數據平臺通過Storm集群結構將對所述歷史跨行轉賬數據進行數據收集,并基于HBase框架存儲所述歷史跨行轉賬數據,通過分布式計算框架MapReduce和協同過濾算法挖掘出有效的標記為匹配成功的收款方信息以及標記為匹配失敗的收款方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61334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數據索引方法、介質及系統
- 下一篇:信息顯示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