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不連續裝藥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596227.8 | 申請日: | 2022-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85702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雷斌;凌曉明;張建軍;馮慶蔚;胡克琛;陳曉川;縱衡;孫鵬;李子華;肖濤;廖惠君;顏葉瓊;高瑞賢;王夢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武漢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V3/02 | 分類號: | G01V3/02;F42D1/00;F42D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鄺泉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連續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檢測不連續裝藥的方法,其在每一節炸藥包外包裹一層能夠導電的包裝紙,最下方的一節炸藥包的包裝紙上連接有第一導線,最上方的一節炸藥包的包裝紙上連接有第二導線,檢測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大小,若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大小不符合要求,則將炸藥包取出爆破孔后再重新下放,然后再次檢測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大小,直至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大小符合要求。本申請具有便于施工人員檢測炸藥包的連續性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爆破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檢測不連續裝藥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水下深孔爆破通常指采用一定措施在被爆物中鉆鑿孔徑大于75mm、孔深大于5.0m以上的爆破孔,然后進行裝藥破的工程。水下深孔爆破炸藥包通常為柱狀條形炸藥包。施工時,先在水下鉆出爆破孔,再將一節節炸藥包依次置入到爆破孔內,引爆最上方的一節炸藥包,通過殉爆的方式依次引爆下方的炸藥包,從而完成爆破。然而,由于是在水下進行爆破,水對炸藥包產生浮力,炸藥包置入后容易傾斜而被爆破孔的孔壁卡住,造成炸藥包不連續。而且,炸藥包置入過程中容易發生落石等,使得相鄰的兩個炸藥包之間被塌落的泥土、石塊等填充,導致炸藥包不連續。而這些炸藥包的不連續不易被施工人員察覺,炸藥包被引爆后,炸藥包的不連續可能會導致殉爆中斷,無法引爆全部的炸藥包,發生盲爆的情況。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申請人認為存在以下缺陷:炸藥包置入爆破孔后,施工人員不易察覺炸藥包的連續性。
發明內容
為了便于施工人員檢測炸藥包的連續性,本申請提供一種檢測不連續裝藥的方法。
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檢測不連續裝藥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檢測不連續裝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鉆爆破孔:在需要爆破的區域按照設計的爆破網絡采用鉆機鉆出爆破孔;
炸藥包包裝:在每一節炸藥包外包裹一層能夠導電的包裝紙;
炸藥包下放:依次將多節炸藥包置入爆破孔內,最下方的一節炸藥包的包裝紙上連接有第一導線,最上方的一節炸藥包的包裝紙上連接有第二導線,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均延伸到爆破孔外;
炸藥包連續性檢測:檢測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大小,若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大小不符合要求,則將炸藥包取出爆破孔后再重新下放,然后再次檢測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大小,直至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大小符合要求;
爆破:封堵爆破孔的孔口,對最上方的一節炸藥包進行引爆。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若各炸藥包之間連續,各炸藥包的包裝紙、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連接成通路,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值不大于設定值,通過檢測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的電阻大小即可判斷各炸藥包之間的連續性,方便施工人員檢測炸藥包的連續性,確保各炸藥包的殉爆順利進行,減少盲爆的發生。
優選的,最下方的一節炸藥包的包裝紙上安裝有導線接頭,所述導線接頭電連接包裝紙,所述第一導線的一端安裝有連接器,所述連接器連接所述導線接頭并電連接所述導線接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安裝時,先將導線接頭安裝到包裝紙上,再將連接器安裝到導線接頭上,連接方便,實現第一導線和包裝紙的電性連通。
優選的,所述導線接頭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連接包裝紙,所述套筒的側壁設有銷孔,所述套筒內安裝有導電板和壓緊彈簧,所述壓緊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所述導電板和套筒的下端,所述導電板活動連接所述套筒,所述導電板通過第三導線連接所述包裝紙,所述連接器安裝于所述套筒內并電連接所述導電板,所述連接器設有限位銷,所述限位銷的一端延伸到所述銷孔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器安裝到套筒后,通過限位銷和銷孔的配合實現連接器和套筒的固定,連接器通過導電板連接包裝紙,安裝時,限位銷進入銷孔即可確保連接器與導電板連通,方便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武漢科技大學,未經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武漢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962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