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效評估直升機旋翼氣動性能的試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1575679.8 | 申請日: | 2022-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556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袁紅剛;杜旭;章貴川;彭先敏;靳秋碩;車兵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空氣動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9/06 | 分類號: | G01M9/06;B64F5/6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古波;孫杰 |
| 地址: | 621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效 評估 直升機 氣動 性能 試驗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效評估直升機旋翼氣動性能的試驗方法,屬于直升機風洞試驗技術領域;具體包括以下步驟:S1,分別對單獨機身、單獨槳轂進行風洞試驗,獲取單獨旋翼試驗需要配平的阻力系數;S2,進行單獨旋翼配平前飛試驗,獲得旋翼氣動載荷數據,評估其前飛氣動性能;本發明為準確評估直升機旋翼前飛氣動性能提供了試驗手段,在開展單獨旋翼配平試驗中,扣除了相應前進比下槳轂的阻力,即從全機的阻力系數扣除槳轂阻力系數,得到配平的阻力系數,避免了由于旋翼槳轂幾何不相似帶來的問題,得到了純槳葉旋翼性能的定量氣動數據,更加準確的評估了旋翼的氣動性能,能夠為直升機研制過程中旋翼系統選型、定型、校核提供可靠的試驗依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效評估直升機旋翼氣動性能的試驗方法,屬于直升機風洞試驗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直升機在各種飛行狀態所需的升力和操縱力是由旋翼系統提供的。旋翼系統是直升機唯一的升力面和操縱面,也是直升機平臺的關鍵動部件。直升機的性能主要取決于旋翼系統的性能。風洞試驗是驗證旋翼氣動布局設計、評估旋翼氣動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先進的風洞試驗設備及技術的研究,促使試驗方法向著更接近真實飛行條件的方向發展,使直升機風洞試驗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和飛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有效評估直升機旋翼氣動性能的試驗方法,通過旋翼載荷及功率等參數的準確測量,獲得不同前飛速度下條件下的旋翼氣動性能,滿足直升機研制過程中旋翼系統選型、定型、校核的空氣動力學試驗需求。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有效評估直升機旋翼氣動性能的試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分別對單獨機身、單獨槳轂進行風洞試驗,獲取單獨旋翼配平前飛試驗需要配平的阻力系數;
在所述步驟S1中,包括以下子步驟:
S11,通過開展單獨機身試驗或采用數值計算的方式,獲取單獨機身在不同前進比、不同阻力面積下的機身阻力系數Cx1;
S12,開展單獨槳轂試驗,獲取單獨槳轂在不同前進比、不同主軸傾角下的槳轂阻力系數Cx2,根據試驗結果,得到槳轂阻力系數Cx2隨前進比的變化公式;
S13,通過機身阻力系數Cx1、槳轂阻力系數Cx2獲取單獨旋翼配平前飛試驗時需要配平的旋翼阻力系數Cx3;
S2,進行單獨旋翼配平前飛試驗,獲得旋翼氣動載荷數據,評估其前飛氣動性能;
在步驟S2中,包括子步驟:
S21,開展不同前進比下的單獨旋翼配平試驗,在給定的風速和旋翼轉速下,依據實時顯示的旋翼參數,通過調整旋翼總距、周期變距及主軸傾角,使旋翼升力系數和阻力系數達到給定值,同時使旋翼槳轂俯仰力矩、滾轉力矩趨近零值,測量獲得不同配平狀態下的旋翼氣動載荷數據;
S22,根據步驟S21獲取的旋翼氣動載荷試驗數據計算旋翼當量升阻比,獲取旋翼當量升阻比隨前進比的變化規律,評估旋翼的前飛氣動性能。
進一步的,在步驟S1和步驟S2中,所有試驗均在大型低速風洞中進行,并通過旋翼天平和扭矩天平測量旋翼的六分量載荷和功率,從而獲得旋翼的前飛氣動性能。
進一步的,在步驟S2的單獨旋翼配平前飛試驗前,在旋翼非旋轉狀態下,測量不同主軸傾角下的天平初讀數,通過插值方法獲得初讀數隨主軸傾角的變化規律;數據處理時,在單獨旋翼配平前飛試驗的各試驗狀態下,采用主軸傾角配平值所對應的天平初讀數,以扣除安裝在旋翼天平上的模型自重的影響。
進一步的,單獨機身、單獨槳轂、單獨旋翼的氣動載荷是按風洞軸系給出的,數據處理時,天平測量結果先要從天平軸系轉換至槳轂體軸系,然后再轉換至風洞軸系。
進一步的,在步驟S11中,單獨機身包括旋翼槳轂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空氣動力研究所,未經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空氣動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7567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