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池箱體、電池包及用電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560666.3 | 申請日: | 2022-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8821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31 |
| 發明(設計)人: | 黃紅光;曾勇;曾維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244 | 分類號: | 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飛聯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57 | 代理人: | 劉慧珍 |
| 地址: | 510006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箱體 用電 設備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電池箱體、電池包及用電設備,涉及殼體技術領域。電池箱體包括:殼體框架,其具有第一容納腔及第二容納腔,第一容納腔被配置為與第二容納腔間隔設置;底板組件,其配置于殼體框架的下端,底板組件包括第一底板結構及第二底板結構,第一底板結構位于第一容納腔處,以與殼體框架圍合形成用于容納電器件的第一空間,第二底板結構位于第二容納腔處,以與殼體框架圍合形成用于容納電池單體的第二空間,且第一底板結構的下端與第二底板結構的下端平齊。能夠使得第一底板結構與第二底板結構平齊,可保證其形成電池包并裝配于車身時,無最低點,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體積的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殼體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池箱體、電池包及用電設備。
背景技術
電動化是我國汽車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以鋰電池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逐漸增加。動力電池包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承載部件,對電芯模塊供電穩定性和安全防護起著重要的作用,需滿足擠壓、扭轉等不同工況的承載性能要求。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整車整備質量,電池殼框架的質量也需要滿足輕量化要求。
在相關的技術中,BDU及BMS等電器件設置于電池可框架內時,這些電器件可能會存在更換維修的需求,因此在對應其位置會做一個開窗設計,當這些電器件需要維修的時候,就可以打開這個開窗位置的蓋板,進行維修;然而這個蓋板的設計,需要用螺栓進行鎖緊,所以蓋板一般是要凸出整個電池包的,這樣就造成整個電池包的高度不平,造成整包厚度增加以及整包體積利用率變小。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箱體、電池包及用電設備,能夠使得電池箱體的底面平齊,無最低點,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體積的利用率。
為達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電池箱體,包括:殼體框架,其具有第一容納腔及第二容納腔,所述第一容納腔被配置為與所述第二容納腔間隔設置;底板組件,其配置于所述殼體框架的下端,所述底板組件包括第一底板結構及第二底板結構,所述第一底板結構位于所述第一容納腔處,以與所述殼體框架圍合形成用于容納電器件的第一空間,所述第二底板結構位于所述第二容納腔處,以與所述殼體框架圍合形成用于容納電池單體的第二空間,且所述第一底板結構的下端與所述第二底板結構的下端平齊。
在上述實現的過程中,殼體框架設置有第一容納腔及第二容納腔,底板組件的第一底板結構連接于第一容納腔處,以與殼體框架圍合形成用于容納電器件的第一空間,其第二底板結構連接于第二容納腔處,以與殼體框架圍合形成用于容納電池單體的第二空間,且當底板組件與殼體框架連接時,能夠使得第一底板結構與第二底板結構平齊,可保證其形成電池包并裝配于車身時,無最低點,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體積的利用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殼體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主體及第二框架主體,所述第一框架主體具有所述第一容納腔,所述第二框架主體具有所述第二容納腔,所述第一框架主體與所述第二框架主體連接,且所述第一框架主體的下端表面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框架主體的下端的至少部分結構的表面高度。
在上述實現的過程中,第一框架主體與第二框架主體進行連接,且第一框架主體的下端高度不低于第二框架主體的下端高度,使得第一框架主體的下端連接第一底板結構,第二框架主體的下端連接第二底板結構時,能夠保證第一底板結構的下端與第二底板結構的下端平齊,也能確保氣密性,實現無最低點,降低了整包的厚度,提高了整包體積的利用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主體的下端間隔設置有若干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上下方向凸設,且所述第一底板結構與所述延伸部進行連接。
在上述實現的過程中,第一框架主體的下端設置延伸部,第一底板結構能夠與該延伸部進行連接,實現對電器件的密封,當需要對電器件進行維修的時候,只需要將第一底板結構從延伸部上拆下即可,提高了對電器件的維修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6066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鏈式剝麻機構
- 下一篇:基于混合特征網絡的衛星遙感影像云雪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