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熱開采高導熱固井水泥漿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537789.5 | 申請日: | 2022-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9253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奮強;粟瓊玉;李宇;鄧拓;陳瀟;葉見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省工程地質礦山地質調查監測所 |
| 主分類號: | C04B28/00 | 分類號: | C04B28/00;C09K8/487;E21B33/13 |
| 代理公司: | 長沙軒榮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3235 | 代理人: | 孫薇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熱 開采 導熱 井水 泥漿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熱開采高導熱固井水泥漿,包括領漿和尾漿,按照重量份數計,所述領漿包括水泥100份、水160?180份、低密度混材155?160份、分散劑2?3份、降失水劑6?7份、消泡劑1?2份、緩凝劑3?4份;所述尾漿包括水泥100份、水40?50份、納米石墨8?10份、分散劑0.5?1份、降失水劑1?2份、消泡劑0.5?1份和緩凝劑0.3?1份。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水泥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領漿封固在0?1700m的井段,將尾漿封固在1700?2998m的井段,采用雙凝一次注料水泥漿,完成后,套管封固。本發明具有兼具較高的抗壓強度和高導熱性能的特點,適用于地下熱交換固井施工技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固井作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熱開采高導熱固井水泥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新能源的開采及利用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之一。地熱能作為一種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開發潛力巨大的新能源同樣備注關注。地熱作為一種非碳基、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功能非常強大,并且資源有保障、穩定連續、清潔低碳,可以連續不間斷工作,一年工作8000多個小時,效率達90%以上,這是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無法可比的,利用地熱能供暖制冷對于除霾、降碳目標的達成具有推動作用。“取熱不取水的”中深層地熱井的固井材料,一般為水泥,水泥的導熱系數一般為0.19-0.65W/(m·K),其導熱系數低,影響了地熱能的利用效率。目前,地下熱交換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地熱能開采。該技術要求固井材料既擁有較高的抗壓強度,又擁有高導熱性能。目前常規固井材料-固井水泥,其導熱系數低,并不適用于地下熱交換技術。
發明內容
鑒于目前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地熱開采高導熱固井水泥漿及其施工方法,具有兼具較高的抗壓強度和高導熱性能的特點,適用于地下熱交換固井施工技術。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地熱開采高導熱固井水泥漿,包括領漿和尾漿,按照重量份數計,所述領漿包括水泥100份、水160-180份、低密度混材155-160份、分散劑2-3份、降失水劑6-7份、消泡劑1-2份、緩凝劑3-4份;所述尾漿包括水泥100份、水40-50份、納米石墨8-10份、分散劑0.5-1份、降失水劑1-2份、消泡劑0.5-1份和緩凝劑0.3-1份。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低密度混材由生物灰、礦粉、微硅和減輕劑組成。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納米石墨需進行等離子活化處理。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領漿和/或尾漿中的分散劑為甲醛丙酮縮聚物。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領漿和/或尾漿中的水泥為G級油井水泥。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領漿和/或尾漿中的消泡劑為改性有機硅消泡劑。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領漿和/或尾漿中的緩凝劑包括有機磷酸鹽和AMPS聚合物。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領漿的密度為1.60g/cm3,所述尾漿的密度為1.85g/cm3。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領漿的常溫導熱系數為0.6858W/m·k,所述尾漿的常溫導熱系數為1.749W/m·k。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地熱開采高導熱固井水泥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將領漿封固在0-1700m的井段,將尾漿封固在1700-2998m的井段,采用雙凝一次注料水泥漿,完成后,套管封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申請的領漿中加入的低密度混材能夠有效促進水泥水化,縮短低溫下水泥漿強度形成的時間,本申請的領漿中的低密度混材與其它成分相互協作,降低了水泥石的密度、導熱系數,且提高了保溫效果的同時基本不影響其它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省工程地質礦山地質調查監測所,未經湖南省工程地質礦山地質調查監測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3778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