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用于冠脈搭橋手術的吸引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534340.3 | 申請日: | 202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1591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26 |
| 發明(設計)人: | 陳聰;張魁;董然;曹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A61M25/00;A61B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紅團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于 搭橋 手術 吸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于冠脈搭橋手術的吸引裝置,包括:固定底座,定位設置在搭橋心臟固定器或胸骨牽開器上;吸引器管路,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通并固定設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第一萬向定型管,與吸引器管路相連通并能夠進行任意方位的調節及定位;按壓式吸引器頭,內部呈空腔狀并通過第一萬向定型管與所述吸引器管路相連通,且側部開設有若干與按壓式吸引器頭內部相連通的第一吸液孔;所述按壓式吸引器頭適于按壓在冠狀動脈橋血管吻合口處并進行血液的吸附,以暴露冠狀動脈橋血管吻合口區域。本發明可以實現手術中自動吸引冠狀動脈橋血管吻合口血液,暴露吻合口區域,同時輔助固定器固定吻合區域,降低了手術吻合難度,節約了人力資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心外科手術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冠脈搭橋手術的吸引裝置。
背景技術
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G)是治療重癥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心臟固定器可以降低冠脈—橋血管吻合口周圍心肌的運動幅度,降低血管吻合難度,是OPCABG術中必備手術耗材。常規的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中,心臟固定器被固定于胸骨牽開器上,術者沿患者胸部正中線切開胸骨,顯露胸腔,暴露心臟并實施心臟手術。
但是心臟固定器本身無法處理手術中吻合口出血問題,必須由助手持吹管或注射器沖洗吻合口出血,且由于術者阻擋可能無法完全暴露吻合區域,影響手術操作,增加了手術難度,延長手術時間,且造成人力資源浪費。此外,若采用對吻合口沖洗的方式,會造成心包腔內的液體增多,需要通過額外的吸附裝置將心包腔內的液體吸附出去,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采用對吻合口沖洗來暴露吻合區域的方式,會增加手術難度、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增加醫護人員工作量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應用于冠脈搭橋手術的吸引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應用于冠脈搭橋手術的吸引裝置,包括:
固定底座,定位設置在搭橋心臟固定器或胸骨牽開器上;
吸引器管路,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通并固定設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第一萬向定型管,與所述吸引器管路相連通并能夠進行任意方位的調節及定位;
按壓式吸引器頭,內部呈空腔狀并通過所述第一萬向定型管與所述吸引器管路相連通,且側部開設有若干與按壓式吸引器頭內部相連通的第一吸液孔;所述按壓式吸引器頭適于按壓在冠狀動脈橋血管吻合口處并進行血液的吸附,以暴露冠狀動脈橋血管吻合口區域。
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按壓式吸引器頭設置為U型或環狀。
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吸液孔開設在所述按壓式吸引器頭的內環側壁上和/或外環側壁上。
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吸引器管路上還分支連通設置有能夠進行進行任意方位的調節及定位的第二萬向定型管,第二萬向定型管的末端連通設置有能夠對心包腔內血液進行吸附的吸液式吸引器頭。
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吸引器管路包括:
連接總管,一端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通,另一端分叉為分別與所述固定底座相固定的第一固定管路和第二固定管路;
第一可伸縮管路,能夠伸縮折疊在所述固定底座內部且活動伸出所述固定底座;所述第一可伸縮管路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管路相連通,所述第一可伸縮管路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萬向定型管相連通;
第二可伸縮管路,能夠伸縮折疊在所述固定底座內部且活動伸出所述固定底座;所述第二可伸縮管路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固定管路相連通,所述第二可伸縮管路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萬向定型管相連通。
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管路和第二固定管路上分別設置有開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未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343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