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變電站二次測試設備就地化運維系統、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529448.3 | 申請日: | 2022-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285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歡慶;譚金龍;南東亮;馮小萍;李德存;王暢;周勇;劉永強;李斌;陳龍;李明霞;趙振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1R1/04;H02B3/00 |
| 代理公司: | 烏魯木齊合縱專利商標事務所 65105 | 代理人: | 俞亮 |
| 地址: | 83001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變電站 二次 測試 設備 就地 維系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電站運維技術領域,是一種變電站二次測試設備就地化運維系統、方法,包括控制平臺結合檢測項目輸出運維檢修命令至變電站中的二次在線檢測設備,并接收及分析測試結果數據;云服務端在控制平臺和二次在線檢測設備之間進行數據中轉和存儲;二次在線檢測設備結合運維檢修命令對變電站的被測裝置進行在線檢測;傳輸網絡分別連接二次在線檢測設備和被測裝置,傳輸相關數據信息;被測裝置結合二次在線檢測設備發送的信息,回傳檢測信息及自主數字報文信息至二次在線檢測設備。本發明實現對二次設備的遠程全自動化測試,大大降低了人員勞動成本,并實現變電站二次設備檢測的智能化、數字化、遠程化操作,實現電力24小時智能運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電站運維技術領域,是一種變電站二次測試設備就地化運維系統、方法。
背景技術
變電專業數字化自下而上貫穿變電站-集控站-地市(省檢)公司-省公司-總部,自左而右橫跨生產控制大區、信息管理大區、互聯網大區。依托變電站主輔一體化監控系統、在線智能巡視系統、集控站監控系統和新一代設備資產精益管理系統PMS3.0等系統支撐變電專業數字化建設。
隨著變電站智能化發展、數字化發展、5G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目前已經有一些遠程控制技術應用在變電站運維中。但是電力二次設備運維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運維人員過多,人工成本高,每個變電站每次運維都需要多名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運維工作,變電站數量多,現有的運維技術人員工作量巨大;部分變電站在偏遠的山區,距離運維單位路程遠,運維工作費時費力;突發事情的應急檢測不能及時處理,需要等運維人員到現場進行檢測,浪費大量時間;現有的二次設備運維,是通過將檢測設備帶到測試現場,通過運維人員操作對二次設備進行檢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變電站二次測試設備就地化運維系統、方法,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通過運維人員人工進行變電站運維檢測方法存在的人力成本高、工作量大、檢測不及時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一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變電站二次測試設備就地化運維系統,包括控制平臺、云服務端、二次在線檢測設備、傳輸網絡和被測裝置;
控制平臺,獲取檢測項目,結合檢測項目輸出運維檢修命令至變電站中的二次在線檢測設備,并接收及分析測試結果數據;
云服務端,分別連接控制平臺和二次在線檢測設備,在控制平臺和二次在線檢測設備之間進行數據中轉和存儲;
二次在線檢測設備,結合運維檢修命令對變電站的被測裝置進行在線檢測,傳輸測試結果數據至控制平臺;
傳輸網絡,分別連接二次在線檢測設備和被測裝置,傳輸相關數據信息;
被測裝置,結合二次在線檢測設備發送的信息,回傳檢測信息及自主數字報文信息至二次在線檢測設備。
下面是對上述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控制平臺,包括:
測試任務模板庫,存儲二次在線設備應用的測試模板,二次在線設備應用的測試模板由現場測試任務項目轉換成得到;
測試報告管理模塊,將二次在線設備測試回傳的測試結果數據進行整理,形成運維需求的標準化測試報告格式,并形成測試報告庫;
測試數據分析模塊,接收機匯聚測試結果數據并形成測試數據庫,通過調用測試結果數據,對測試結果數據進行分析,形成被測設備的橫向、縱向數據分析結果;
二次在線測試設備控制模塊,將測試任務模板下發給二次在線測試設備,通過讀取二次在線設備反饋的變電站狀態信息進行評估是否滿足測試調試,如果不滿足,提示運維人員,如果滿足,下發運維檢修命令,并接收二次在線測試設備反饋的測試結果數據;
二次設備狀態顯示模塊,實時讀取二次在線設備反饋的間隔層中所有二次設備的信息,實時顯示二次設備運行狀態。
上述傳輸網絡包括間隔層網絡和站控層網絡,分別傳輸不同被測裝置回傳的數據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2944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