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儲能裝置及儲能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211528195.8 | 申請日: | 202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997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鄭振華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613 | 分類號: | H01M10/613;H01M10/6556;H01M10/6566;H01M10/6563 |
| 代理公司: | 廣州德科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林玉旋;萬振雄 |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廈門市火炬高新區(qū)***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置 系統(tǒng)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儲能裝置及儲能系統(tǒng),儲能裝置包括箱體、多組電池模組以及多個擾流件,箱體包括底板及與所述底板圍合形成容納空間的側(cè)板,多組電池模組間隔設置于容納空間中,相鄰的兩組電池模組之間的間隙與箱體的底板之間形成風道主體,相鄰的兩組電池模組的相對的端面形成為風道主體的兩個風道側(cè)面,側(cè)板的兩相對側(cè)上分別設有與風道主體貫通的入風口和出風口,多個擾流件沿入風口向出風口的方向上間隔設置于風道主體內(nèi),且相鄰的兩個擾流件在風道主體內(nèi)交錯設置。通過在風道主體中設置交錯設置的多個擾流件,從而能夠?qū)︼L道主體中的換熱氣流進行擾流,延長換熱氣流通過風道主體的時間,提高換熱氣流對電池模組的散熱、換熱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儲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儲能裝置及儲能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儲能裝置的電池模組在充電和放電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熱量,為了實現(xiàn)對電池模組的散熱,通常在多個電池模組之間設置有風道,風道包括相對設置的進風口和出風口,冷風可通過進風口進入風道內(nèi)對多個電池模組進行降溫,然后再從出風口排出。然而,目前的風道設計中冷風自進風口進入風道內(nèi)快速從出風口排出,冷風在通道內(nèi)的停留時間較短,進而造成對電池模組的散熱、換熱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儲能裝置及儲能系統(tǒng),能夠有效延長冷風在風道內(nèi)的停留時間,提高對電池模組的散熱、換熱效率。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儲能裝置,包括:
箱體,所述箱體包括底板以及連接于所述底板并與所述底板圍合形成容納空間的側(cè)板;
多組電池模組,所述多組電池模組間隔設置于所述容納空間中,相鄰的兩組所述電池模組之間的間隙與所述箱體的底板之間形成風道主體,相鄰的兩組所述電池模組的相對的端面形成為所述風道主體的兩個風道側(cè)面,所述側(cè)板上設有與所述風道主體貫通的入風口和出風口;
多個擾流件,所述多個擾流件沿所述入風口向所述出風口的方向上間隔設置于所述風道主體內(nèi),且相鄰的兩個所述擾流件在所述風道主體內(nèi)交錯設置。
本申請?zhí)峁┑膬δ苎b置,通過設置多個沿風道主體的入風口向出風口的方向間隔設置的擾流件,并使得相鄰的兩個擾流件在風道主體內(nèi)交錯設置,從而當換熱氣流(例如冷風)自入風口進入風道主體中時,對于相鄰的兩個擾流件而言,靠近入風口的一個擾流件能夠?qū)Q熱氣流進行對切擾流并使風向轉(zhuǎn)向,而當換熱氣流移動到另一個擾流件的位置時,另一個擾流件同樣能夠?qū)Q熱氣流進行對切擾流并使風向轉(zhuǎn)向,其轉(zhuǎn)向的方向與之前一個擾流件的方向相反,由此能夠延長換熱氣流通過風道主體的時間,使得換熱氣流能夠充分與電池模組的端面(即風道側(cè)面)進而接觸換熱,有利于提高換熱氣流對電池模組的散熱、換熱效果,進而有利于提高儲能裝置的散熱、換熱效率。
一種可選地實施方式中,多個所述擾流件沿所述箱體的高度方向上交錯設置,或者,多個所述擾流件沿所述箱體的寬度方向上交錯設置。
多個擾流件沿箱體的寬度方向上交錯設置時,即,多個擾流件沿風道主體的寬度方向上交錯設置,由此,能夠?qū)崿F(xiàn)對換熱氣流在風道主體中的擾流,使其在通過相鄰兩個擾流件時方向發(fā)生改變,延長換熱氣流在風道主體中的停留時間,進而使得換熱氣流能夠更與電池模組的端面更充分接觸,提高散熱、換熱效率。
而多個擾流件沿箱體的高度方向上交錯設置時,即,相鄰的兩個擾流件在風道主體中的設置高度不同,從而同樣能夠加強對換熱氣流在風道主體中的擾流作用,使得換熱氣流在風道主體中的停留時間延長,進而使得換熱氣流能夠更與電池模組的端面更充分接觸,提高散熱、換熱效率。
一種可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擾流件設置在所述風道側(cè)面上,或者,所述擾流件設置在所述底板上。
當擾流件設置在風道側(cè)面上時,即,擾流件設置在電池模組的端面上,從而不僅能夠便于擾流件在電池模組上的安裝,而且還有利于延長換熱氣流和電池模組的端面的接觸時間,確保散熱、換熱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28195.8/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