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及加料筒的保護套管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527331.1 | 申請日: | 202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479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7 |
| 發明(設計)人: | 汪晨;周聲浪;范偉;周潔;趙玉兵;宋亞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協鑫硅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30B15/02 | 分類號: | C30B15/02;C30B29/06;B22C9/22;B22D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高夢夢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料 保護 套管 加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所述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包括:通過順序橫向凝固法形成圓柱結構;對圓柱結構進行掏空處理形成設定管徑的管狀結構。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形成套設在金屬連桿外的保護套管,從而避免加料筒內的硅料與金屬連桿直接接觸,避免硅料被金屬污染,提高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上料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及加料筒的保護套管。
背景技術
單晶爐是晶硅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過程中的重要設備之一,在單晶硅棒生產的過程中,需要通過金屬連桿將石英加料筒將多晶硅料分批次多次加入爐內。在現有技術中,為了避免金屬連桿與加料筒內的硅料直接接觸從而影響單晶硅棒品質,通常采用保護套管套設在金屬連桿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所述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形成套設在金屬連桿外的保護套管,避免加料筒內的硅料與金屬連桿直接接觸,提高可靠性。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加料筒的保護套管,所述加料筒的保護套管包括上述的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所述加料筒用于晶體生長裝置的加料,所述加工方法包括:通過順序橫向凝固法形成圓柱結構;對所述圓柱結構進行掏空處理形成設定管徑的管狀結構。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通過加工方法包括:通過順序橫向凝固法形成圓柱結構;對圓柱結構進行掏空處理形成設定管徑的管狀結構,而形成套設在金屬連桿外的保護套管,進而避免加料筒內的硅料與金屬連桿直接接觸,避免硅料被金屬污染,提高可靠性。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通過掏棒機在所述圓柱結構上進行掏空處理以形成所述管狀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在對所述圓柱結構進行掏空處理形成設定管徑的管狀結構之前,所述加工方法還包括:將所述圓柱結構切割為設定長度。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所述圓柱結構進行掏空處理形成設定管徑的管狀結構之前,所述加工方法還包括:對所述圓柱結構進行滾圓處理。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加工方法還包括:對所述管狀結構的內壁進行磨削處理。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加工方法還包括:將所述管狀結構放入酸洗池進行酸洗處理。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加工方法還包括:將多個所述管狀結構依次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管狀結構的內徑為10-20毫米,所述管狀結構的壁厚為7-13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保護套管的長度為1.5-2.4米。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加料筒,所述保護套管通過上述的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加工而成。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加料筒,通過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的保護套管套設在金屬連桿外,從而避免加料筒內的硅料與金屬連桿直接接觸,避免硅料被金屬污染,提高加料筒的可靠性。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加料筒的保護套管的加工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協鑫硅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協鑫硅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273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