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525175.5 | 申請日: | 202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478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盼;沈柏平;凌安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組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背光模組包括發光單元,光線經過光學膜后沿垂直于背光模組出光面方向傳播,還包括位于光學膜靠近背光模組出光面一側的調光層,調光層包括多個調光單元,調光單元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位于靠近背光模組出光面的一側且為平面,第二表面至少包括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第二方向上第一子表面所在平面與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相交,第三方向上第二子表面所在平面與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相交,且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均向遠離背光模組出光面的一側傾斜;第一方向、第二方向與第三方向均相交。本發明減少背光模組大角度光通量,增加小視角內光通量,增加小視角內的對比度,提高顯示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背光模組(Back?Light?Module)為液晶顯示面板(LCD?Panel)的關鍵零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具發光特性,因此,必須在LCD顯示面板的背面加上一個發光源,方能達到飽滿的色彩顯示效果,背光模組之功能即在于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布均勻的平面光源,使LCD顯示面板能正常顯示影像。
背光模組可以分為側入式背光模組和直下式背光模組。直下式背光模組是采用直下式背光源,直下式背光源需要發光體在整個面上大量均勻分布,直下式背光源在發光體的上方需要采用一張硬度較強的擴散板進行發光體的模糊化處理,同時支撐上方的光學膜片;側入式背光模組通常在導光板側邊設置側入式背光源,側入式背光源發射的光線進入導光板,借由設置在導光板上的網點或者反射結構再擴散,破壞全反射造成的內部傳播,使光線從導光板的出光面均勻射出,實現由點光源轉化為面光源,為了提高背光模組的。無論是直下式還是側入式,在背光源的上方都需要設計下擴散片、棱鏡片、上擴散片的結構,下擴散片的作用將從導光板發出的光集中起來均勻投射到棱鏡片上,棱鏡片的作用是利用全反射和折射定律將分散的光集中在一定角度范圍內射出,從而提高這個角度范圍內的亮度,上擴散片的作用是將棱鏡片射出的光霧化,并將光均勻透出,同時上擴散片能起到保護棱鏡片的作用。現有技術中通過棱鏡片對光線偏折的角度過大,導致大視角光線較多,而小視角的光線較少,使小視角區域的對比度無法滿足要求。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小視角區域對比度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用以提高小視角區域對比度。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
發光單元;
光學膜,所述發光單元提供的光線經過所述光學膜后沿第一方向傳播,所述第一方向為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組出光面的方向;
位于所述光學膜靠近所述背光模組出光面一側的調光層,所述調光層包括多個調光單元,所述調光單元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背光模組出光面的一側,所述第二表面至少包括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為平面,沿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表面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相交,且所述第一子表面向遠離所述背光模組出光面的一側傾斜,沿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子表面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相交,且所述第二子表面向遠離所述背光模組出光面的一側傾斜;
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三方向均相交,且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三方向均平行于所述背光模組出光面。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組出光面一側的顯示面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至少實現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2517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