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矯形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520233.5 | 申請日: | 202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8046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順聰;廖楷濠;付藝;李永賢;莫國業;郭惠智;鄧威;邵洋;覃秋力;李海山;林躍瑋;詹晨光;劉騰;古國寧;唐永超;袁凱;李婧斕;馬延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61F5/01 | 分類號: | A61F5/01;A61F5/02;A61N5/06;A61N2/08;A61H39/04;A61H23/02;A61N1/36;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廣東捷成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770 | 代理人: | 陳偉斌 |
| 地址: | 510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矯形 裝置 | ||
1.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脊柱矯形模塊:所述脊柱矯形模塊通過物理方法利用三點或四點矯正規律對身體凸出的位置進行外部施加壓力,通過肋骨、胸廓的杠桿作用,力量傳遞到脊柱上,以此糾正脊柱側彎或椎體旋轉,糾正脊柱兩側的生物力學失衡;所述的脊柱矯形模塊為3D打印制作的脊柱矯形支具;
智能檢測模塊:實時監控患者佩戴脊柱矯形支具的壓力和溫度情況,并記錄佩戴時間,通過處理器分析數據并提醒;
智能聯網模塊:通過藍牙連接,將數據實時傳輸至手機端,對所獲取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提醒患者或監護人進行調整,并可對患者不正確姿勢給予提醒與建議,同時記錄佩戴時長;
紅外熱療模塊:采用納米石墨烯技術,利用熱電效應,施加電壓后釋放遠紅外線,與人體接觸之后,產生共振,通過布朗運動產生熱量并被人體吸收;同時內置永磁層在局部形成磁場,對患者進行磁療;
穴位刺激模塊:所述穴位刺激模塊向穴位施加低頻電流和低頻震動刺激;
所述的智能檢測模塊、智能聯網模塊、紅外熱療模塊、穴位刺激模塊均設于脊柱矯形模塊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脊柱矯形支具包括包裹部分(1)、左彈力系帶(5)、右彈力系帶(8),所述的包裹部分(1)后側邊緣設有若干矩形孔洞(9),所述的左彈力系帶(5)和右彈力系帶(8)由矩形孔洞(9)內穿出,還包括固定件(10),所述的左彈力系帶(5)與右彈力系帶(8)對應并通過固定件(10)連接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裹部分(1)的內側于患者側彎突出的局部部位設置有氣囊胸椎墊(1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裹部分(1)內部全層設有內襯層(1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檢測模塊包括壓力傳感器(13)、溫度傳感器(14)、藍牙發射器(7)、顯示器(2)、電源(4)、提醒裝置;
所述的壓力傳感器(13)、溫度傳感器(14)、藍牙發射器(7)、顯示器(2)、提醒裝置均與電源(4)連接;
所述的內襯層(11)沿脊柱兩側及兩肋側均至少設置有一個壓力傳感器(13);
所述的內襯層(11)于背部與患者軀干貼合較緊密的部位設置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14);
所述的顯示器(2)、藍牙發射器(7)、提醒裝置、電源(4)均設于包裹部分(1)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顯示器(2)為可觸屏操作的顯示器,所述的提醒裝置為LED燈,所述的電源(4)為可充電、可拆卸式小型鋰電池。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聯網模塊通過藍牙發射器(7)將壓力傳感器(13)、溫度傳感器(14)的數據實時傳輸至手機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紅外熱療模塊為粘貼于內襯層(11)上的紅外熱磁組件(15),所述的紅外熱磁組件(15)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抗菌布(101)、第一PE基材層(102)、納米石墨烯層(103)、第二PE基材層(104)、永磁層(105)、第二抗菌布(106),紅外熱磁組件(15)還包括一USB插口(107),所述的USB插口(107)與電源(4)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納米石墨烯層(103)施加電壓后可發射8-15微米遠紅外波;永磁層(105)包括若干呈矩陣分布的小型永磁片。
10.根據權利要求2至9任一所述的一種矯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穴位刺激模塊設于包裹部分(1)上,穴位刺激模塊包括低頻電刺激器和低頻振動器,低頻電刺激器與低頻振動器為一體式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研究院),未經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52023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