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儲氣庫壓力三維地震預測系統與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428570.1 | 申請日: | 2022-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930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4 |
| 發明(設計)人: | 郝靖;徐姁;劉翰;馮亮;吳永宏;羅鑫;陳智雍;崔永斌;黃錦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創源油氣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28 | 分類號: | G01V1/28;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唐亭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儲氣庫 壓力 三維 地震 預測 系統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儲氣庫壓力三維地震預測系統,包括微地震關聯數據采集模塊、微地震關聯數據處理模塊以及微地震力學分析模塊。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儲氣庫壓力三維地震預測裝置,包括插頭,所述插頭頂部設置有三維調節裝置,所述三維調節裝置上固定安裝有Z軸方向檢波器、X軸方向檢波器和Y軸方向檢波器,所述Z軸方向檢波器、X軸方向檢波器和Y軸方向檢波器相互垂直分布。本發明有效提升了儲氣庫壓力三維地震預測準確性,同時所含檢測器件較少,易于實現。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儲氣庫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儲氣庫壓力三維地震預測系統與裝置。
背景技術
儲氣庫,意即儲存天然氣的“容器”。我們通常所說的“儲氣庫”(Underground GasStorage,簡稱UGS),一般是指地下儲氣庫。地下儲氣庫是將長輸管道輸送來的商品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空間而形成的一種人工氣田或氣藏,一般建設在靠近下游天然氣用戶城市的附近。儲氣庫運作以年為周期,“冬春采氣,夏秋注氣”是我國儲氣庫的運作流程。
一般情況下,包括地下儲氣庫注氣、采氣工藝。
注氣工藝流程:當上游長輸管道供應的天然氣流量大于天然氣輸配管網的用戶使用量時,多出的天然氣進入儲氣庫工藝站場的加壓機(一般為燃氣加壓機)加壓后,分別送各儲氣庫儲存,加壓機出口設計壓力一般等于地下儲氣庫設計壓力。
采氣工藝流程:下游天然氣輸配管網用氣高峰期,上游供應量不足或出現事故時,將地下儲氣庫儲存的天然氣經過凈化、調壓處理后,送天然氣輸配管網,供用戶使用,以彌補上游供應量的不足。儲氣庫工藝站場設置凈化裝置的作用,是凈化、分離一些隨天然氣帶出的雜質、水分、輕烴等物質,避免對管道輸送產生不良影響。
中國儲氣庫地質條件復雜,長期運行過程中面臨重大安全風險,微地震監測可實現對儲氣庫圈閉密封性和流體運移的最直接監測。監測系統論證分析是微地震監測的一個重要環節,關系到后續的震源定位精度和震源機制分析。本文使用最小震級分析、監測范圍分析和定位誤差分析等方法進行了儲氣庫微地震監測系統論證。論證結果表明,井中方式監測能力優于地面(淺井)方式,采用多井聯合監測能取得更好的監測效果,地面檢波器間距越小定位精度越高。
目前,現有的儲氣庫壓力微地震預測系統大多包括微地震數據采集系統,微地震資料處理系統,微地震力學機制分析系統。其中,微地震數據采集系統,大多由合理分布的地表檢波器陣列和井下檢波器構成。然而,目前現有的儲氣庫壓力微地震預測系統中地表檢波器陣列所采用檢波器,大多只能夠檢測單一維度的震動,導致系統內需要檢波器數量非常大,且不能夠在同一位置獲得多維震動數據,因此微地震數據采集系統采集到的數據關聯性較弱,造成后續微地震力學機制分析中分析結果偏差。因此,亟須一種新型的儲氣庫壓力三維地震預測系統與裝置針對上述缺陷,提供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儲氣庫壓力三維地震預測系統與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儲氣庫壓力三維地震預測系統,包括微地震關聯數據采集模塊、微地震關聯數據處理模塊以及微地震力學分析模塊:
所述微地震關聯數據采集模塊包括井下檢測單元和地表檢測單元,所述井下檢測單元用于采集井下裂縫、斷層處的地震數據,所述地表檢測單元用于采集地表三維關聯地震數據;
所述微地震關聯數據處理模塊對井下裂縫、斷層處的地震數據和地表三維關聯地震數據進行處理;
所述微地震力學分析模塊對微地震關聯數據處理模塊處理所得數據進行計算,預測地震發生概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創源油氣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創源油氣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4285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