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軌道車輛的車內環境控制方法及車內環境控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427288.1 | 申請日: | 2022-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892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4 |
| 發明(設計)人: | 儲成龍;張玉剛;劉飛;焦京海;張英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D27/00 | 分類號: | B61D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帶娣 |
| 地址: | 26611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軌道 車輛 內環境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軌道車輛的車內環境控制方法及車內環境控制系統。控制方法是:當需要開啟風閥且車內外壓差不滿足風閥的自動開啟條件時,通過開啟制氧裝置和/或增大制氧裝置的供風量來使車內外壓差滿足風閥的自動開啟條件。控制系統是:壓差傳感器檢測車內外壓差;壓力波控制器內存儲有風閥能自動開啟的車內外壓差上限值,壓力波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壓差傳感器連接,壓力波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風閥及車內環境控制器連接;車內環境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制氧裝置控制器連接;制氧裝置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制氧裝置連接。采用本方案,能保障高速軌道車輛在高原地段運行時風閥能自動開啟,從而避免了強制開啟風閥導致車內乘客耳鳴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軌道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軌道車輛的車內環境控制方法及車內環境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軌道車輛在兩車交會或者在通過隧道時,若不能及時關閉風閥,劇烈波動的車外壓力會通過風閥向車內傳遞,對于高速軌道車輛,由于其車體氣密性較好,所以劇烈波動的車外壓力向車內傳遞后會導致車內壓力波動劇烈,進而導致車內乘客出現耳鳴。為緩解這一現象,目前,高速軌道車輛會配置壓力波控制器,當檢測到車內外壓差超過車內外壓差閾值時,壓力波控制器會及時控制風閥關閉。
風閥關閉之后,車內外壓力通過車體微小的泄漏量緩慢平衡,車內外壓差逐漸減小,當減小到小于等于一預定值時,風閥會自動開啟。將該預定值稱為風閥能自動開啟的壓差上限值。
但是高速軌道車輛在高原地段運行時,由于高原地段的隧道長且連續隧道多、海拔落差大,因而車內外壓差始終較大,始終不小于上述壓差上限值,導致風閥關閉后無法自動開啟,而只能強制開啟,強制開啟的瞬間又會引起乘客耳鳴。
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高速軌道車輛在高原地段運行時風閥無法自動開啟的問題,
發明內容
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軌道車輛的車內環境控制方法,所述軌道車輛設有風閥和制氧裝置,所述控制方法是:當需要開啟風閥且車內外壓差不滿足風閥的自動開啟條件時,通過開啟制氧裝置和/或增大制氧裝置的供風量來使車內外壓差滿足風閥的自動開啟條件。
車內環境控制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通過檢測風閥的關閉時長來判斷是否需要開啟風閥,若風閥的關閉時長大于預設的風閥關閉時長上限值,則需要開啟風閥。
車內環境控制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通過檢測車內氧氣濃度來判斷是否需要開啟風閥,若車內氧氣濃度低于預設的第一車內氧氣濃度下限值,則需要開啟風閥。
車內環境控制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通過檢測車內二氧化碳濃度來判斷是否需要開啟風閥,若車內二氧化碳濃度高于預設的第一車內二氧化碳濃度上限值,則需要開啟風閥。
車內環境控制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當制氧裝置使車內外壓差滿足風閥的自動開啟條件時,通過檢測車輛海拔高度和/或車內氧氣濃度和/或車內二氧化碳濃度來判斷是否需要制氧裝置繼續保持開啟;若車內的氧氣濃度低于預設的第二車內氧氣濃度下限值和/或車輛海拔高于預設的車輛海拔上限值和/或車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于預設的第二車內二氧化碳濃度上限值,則控制制氧裝置繼續保持開啟。
另一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一種軌道車輛的車內環境控制系統,所述軌道車輛設有風閥和制氧裝置,所述控制系統包括壓差傳感器、壓力波控制器、車內環境控制器和制氧裝置控制器;所述壓差傳感器檢測車內外壓差;所述壓力波控制器內存儲有風閥能自動開啟的車內外壓差上限值,所述壓力波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所述壓差傳感器連接,所述壓力波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風閥及所述車內環境控制器連接;所述車內環境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制氧裝置控制器連接;所述制氧裝置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制氧裝置連接。
車內環境控制系統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壓力波控制器具有計時模塊,用于記錄所述風閥的關閉時長,所述壓力波控制器內存儲有風閥關閉時長上限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4272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