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同步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403411.6 | 申請日: | 2022-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85199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0 |
| 發明(設計)人: | 顏學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嶺市億維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23/02 | 分類號: | F16D23/02;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臺州市溫嶺***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同步器 | ||
本申請涉及一種同步器,包括接合齒圈,接合齒圈具有呈錐形的摩擦面,所述摩擦面處設有通油槽,所述通油槽貫穿摩擦面沿接合齒圈軸向的兩端。內錐面接觸摩擦面后破壞油膜,潤滑油沿內錐面處的螺旋槽、摩擦面處的通油槽排出,以提高潤滑油排出效率,加速鎖環和接合齒圈同步轉動。同時,內錐面脫離摩擦面的情況下,潤滑油沿內錐面處的螺旋槽、摩擦面處的通油槽流入內錐面和摩擦面之間,以形成油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變速器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同步器。
背景技術
慣性式同步器依靠摩擦作用實現同步,并可以從結構上保證接合套與接合齒圈在達到同步之前不接觸,以避免齒間沖擊和降低噪聲。
現有的鎖環式慣性同步器中,接合齒圈具有摩擦面(外錐面),鎖環具有與摩擦面錐度相同的內錐面。鎖環的內錐面處加工出螺旋槽,以便內錐面接觸摩擦面后破壞油膜,增加內錐面和摩擦面之間的摩擦。
但油膜被破壞時,潤滑油需要沿內錐面處的螺旋槽呈螺旋狀流動,潤滑油流動距離長,不便于潤滑油快速排出。
發明內容
為了在內錐面接觸摩擦面時,提高潤滑油排出效率,本申請提供一種同步器。
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同步器,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同步器,包括接合齒圈,接合齒圈具有呈錐形的摩擦面,所述摩擦面處設有通油槽,所述通油槽貫穿摩擦面沿接合齒圈軸向的兩端。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內錐面接觸摩擦面后破壞油膜,潤滑油沿內錐面處的螺旋槽、摩擦面處的通油槽排出,以提高潤滑油排出效率,加速鎖環和接合齒圈同步轉動。
同時,內錐面脫離摩擦面的情況下,潤滑油沿內錐面處的螺旋槽、摩擦面處的通油槽流入內錐面和摩擦面之間,以形成油膜。
優選的,所述接合齒圈具有加工平面,所述加工平面與接合齒圈軸線不垂直,所述加工平面與摩擦面的交線為加工線,所述通油槽沿加工線延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工線為平面曲線或平面直線,則潤滑油在平面內流動,且通油槽的延伸路徑平滑,利于保證潤滑油的流速,提高潤滑油的流動效率;并且,相較于空間曲線,上述技術方案便于加工出通油槽。
優選的,所述加工線與摩擦面的一端邊線相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工線(通油槽)關于對稱面呈對稱設置,其中,對稱面為接合齒圈的軸線以及加工線與摩擦面的一端邊線的相切點所確定的平面;潤滑油在通油槽內流動時,對稱面兩側的潤滑油的流動方向相互對稱,利于接合齒圈整體受力平衡、保持穩定;進而利于潤滑油在通油槽內穩定流動。
優選的,所述加工線與摩擦面直徑較大的一端邊線相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每個通油槽在摩擦面直徑較大的一端具有一個外開口,在摩擦面直徑較小的一端具有兩個內開口,且兩個內開口之間存在間距;同時,外開口的大小明顯大于內開口的大小。并且,接合齒圈、鎖環等部件裝配形成同步器時,摩擦面直徑較小的一端嵌至鎖環內;即內開口朝向同步器內部。
潤滑油沿通油槽向外開口流動時,兩股潤滑油在外開口處交匯,以降低潤滑油流速,降低潤滑油飛濺的概率。
潤滑油沿通油槽向內開口流動時,兩股潤滑油分別從兩個內開口輸出并流入同步器內部,以便于潤滑油在同步器內均勻分布。
優選的,所述通油槽沿接合齒圈周向間隔設有多個,任意所述通油槽之間不連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避免通油槽交匯,使得潤滑油僅沿通油槽的延伸方向流動,利于保證潤滑油的流速,提高潤滑油的流動效率。
優選的,所述接合齒圈同軸設有環形的儲油槽,所述儲油槽連通于通油槽,所述儲油槽的槽深大于通油槽的槽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嶺市億維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溫嶺市億維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4034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