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向攪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389971.0 | 申請日: | 2022-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914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3 |
| 發明(設計)人: | 蘆維強;張人會;楊偉峰;李瑞安;楊鴻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F27/213 | 分類號: | B01F27/213;B01F27/90;B01F35/21;B01F35/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劉璐璐 |
| 地址: | 73005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向 攪拌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雙向攪拌裝置,涉及攪拌設備技術領域,包括:罐體,罐體用于盛放待攪拌的物料;雙向攪拌器,雙向攪拌器用于攪拌罐體中盛放的物料;雙向攪拌器包括驅動裝置、上層攪拌軸、下層攪拌軸、固設在上層攪拌軸上的上層槳葉和固設在下層攪拌軸上的下層槳葉,上層槳葉和下層槳葉由上至下分布于罐體內,驅動裝置能夠驅動下層攪拌軸轉動,上層攪拌軸中空,且上層攪拌軸轉動套設于下層攪拌軸上,下層攪拌軸的頂部和底部都伸出上層攪拌軸,下層攪拌軸與上層攪拌軸同軸,下層攪拌軸轉動時能夠通過傳動機構帶動上層攪拌軸轉動,且上層攪拌軸的轉動方向與下層攪拌軸的轉動方向相反。本發明雙向攪拌裝置的攪拌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攪拌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雙向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化工業發展水平的提升,攪拌設備在化工、制藥、食品、冶金以及造紙等過程工業中應用廣泛,在乳化、發酵、結晶和聚合等場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使用攪拌設備達到均勻混合、促進傳質、氣液分離、固液懸浮等效果,是生產過程中所必需的關鍵設備。在化學工藝過程中的種種化學變化,都是以反應物的充分混合為前提的。在上述的應用場合中,攪拌設備多是作為化學反應的裝置,例如在煤化工行業領域,如果水煤漿的濃度較高,在運輸和存儲的過程中就容易出現沉淀現象從而造成經濟損失,在高濃度的水煤漿被運輸之前使用攪拌設備對其進行攪拌則可以有效地避免沉淀現象的產生;在石油化工行業領域,原油在儲罐中長時間靜止,會形成半固體狀的沉淀物,而在這些沉淀物中還有80%到95%的原油以及少量的潮氣,沉淀物是完全可以繼續使用的,所以為提高原油的利用率和儲罐的使用壽命,防止沉淀物越積越厚,可用攪拌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對原油進行攪拌操作使儲罐內的原油保持在一個均勻的狀態,防止原油沉淀造成經濟損失;在生物發酵領域,微生物發酵過程需要充足的氧氣進行呼吸作用,故使用攪拌設備可加速發酵進程,能使微生物與氧氣充分接觸,既提高了發酵效率,又保證了發酵反應器的運行穩定性。綜上所述,攪拌系統應用于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加之智能制造、智慧工業快速崛起,攪拌設備在工業應用中日益趨向智能化、大型化和高效節能化,因此提出一種自動化且高效節能的攪拌系統迫在眉睫。
攪拌器是攪拌設備最核心的部件,由攪拌軸和攪拌槳組合而成,其作用是通過高速旋轉為攪拌槽內的流體提供能量,從而推動流體介質在攪拌槽內充分混合。往往攪拌器的結構和類型會影響流體介質在攪拌槽內的混合效果與效率。
對于攪拌設備來說,攪拌器的類型、尺寸及轉速,與整體攪拌效果密切關聯。截至目前對攪拌器的優化主要從攪拌器的尺寸、安裝位置、層數和轉速等方面入手,并按照不同生產需求設計不同類型的攪拌器。但實際工業生產過程中,多數攪拌設備仍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向攪拌裝置,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高攪拌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向攪拌裝置,包括:
罐體,所述罐體用于盛放待攪拌的物料;
雙向攪拌器,所述雙向攪拌器用于攪拌所述罐體中盛放的物料;所述雙向攪拌器包括驅動裝置、上層攪拌軸、下層攪拌軸、固設在所述上層攪拌軸上的上層槳葉和固設在所述下層攪拌軸的底部的下層槳葉,所述上層槳葉和所述下層槳葉由上至下分布于所述罐體內,所述驅動裝置能夠驅動所述下層攪拌軸轉動,所述下層攪拌軸與所述驅動裝置的輸出軸固連,所述上層攪拌軸中空,且上層攪拌軸轉動套設于所述下層攪拌軸上,所述下層攪拌軸的頂部和底部都伸出所述上層攪拌軸,所述下層攪拌軸與所述上層攪拌軸同軸,所述下層攪拌軸轉動時能夠通過傳動機構帶動所述上層攪拌軸轉動,且所述上層攪拌軸的轉動方向與所述下層攪拌軸的轉動方向相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理工大學,未經蘭州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3899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