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慧用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及節能效果監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353604.5 | 申請日: | 2022-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276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8 |
| 發明(設計)人: | 魏永;尚書;章兵;謝天成;郭政;曹志杰;范海波;陶俊;梁磊;楊德勝;王壯壯;宮玉潔;張為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繼遠軟件有限公司;北京國電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 | 分類號: | G05B19/04;G06Q50/26;G06F21/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識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黃駿 |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慧 樓宇 能耗 監控 系統 節能 效果 監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慧用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及節能效果監測方法,屬于節能環保技術領域;一種智慧用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表現層、應用層、信息資源和數據層以及控制層;所述表現層包括有權限登錄管理模塊;所述應用層包括有數據及信息管理模塊、分析展示模塊、信息服務模塊和后臺管控模塊;所述信息資源和數據層包括有信息資源管理模塊和數據庫模塊;所述控制層包括有耗電控制子系統、給排水控制子系統、燃氣控制子系統、其他能源控制子系統、網絡基礎子系統和收費子系統;還提出了智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節能效果監測方法,可以有效地對使用能耗監控系統前后的技能效果評價,同時提出有效的改造策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節能環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智慧用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及節能效果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多,能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的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已經占全社會總能耗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為了更好的響應國家節能環保,降低碳排放的號召,智能樓宇便應運而生,所謂智能樓宇,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控制技術,管理軟件和節能系統程序,使建筑物機電或建筑群內的設備有條不紊、綜合協調、科學地運行,從而達到有效地保證建筑物內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實現節能、節省維護管理工作量和運行費用的目的的一種建筑。
針對我國來說,智能樓宇技術雖然有所運用,但是缺乏系統化的智能樓宇集成系統,相關觀念、理念并未形成,現有智能樓宇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缺乏相關系統整體運行機制,會造成事半功倍問題,導致投資浪費,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智慧樓宇系統在實時性、可靠性、穩定性也依然存在較多不足,無法很好地完成對樓宇能耗的監控作用,鑒于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智慧用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及節能效果監測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更為及時、可靠、穩定、準確的智慧用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及節能效果監測方法,動態化及時對樓宇建筑能耗進行分析,及時發現造成能耗過多的原因,能夠更好的踐行國家節約能源,降低碳排放的發展需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慧用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包括有表現層、應用層、信息資源和數據層以及控制層;
所述表現層包括有權限登錄管理模塊;
所述應用層包括有數據及信息管理模塊、分析展示模塊、信息服務模塊和后臺管控模塊;
所述信息資源和數據層包括有信息資源管理模塊和數據庫模塊;
所述控制層包括有耗電控制子系統、給排水控制子系統、燃氣控制子系統、其他能源控制子系統、網絡基礎子系統和收費子系統。
優選地,所述權限登錄模塊上鏈接有業務人員子系統、研究人員子系統、系統管理員子系統、樓宇業主子系統和社會公共子系統。
優選地,所述數據及信息管理模塊上鏈接有數據采集軟件子系統、數據處理子系統、數據上報子系統、數據接收子系統和數據管理子系統;所述分析展示模塊上鏈接有數據分析展示子系統;所述信息服務模塊上鏈接有樓宇業主服務子系統和公共服務子系統;所述后臺管控模塊上鏈接有信息服務管控子系統和系統監管子系統。
優選地,所述信息資源管理模塊上鏈接有數據資源中心單元和樓宇基本情況數據單元;所述數據庫模塊上鏈接有分類分項能耗庫單元、設計安裝庫單元、計量表原始數據庫單元和其他庫數據單元。
優選地,所述耗電控制子系統包括有身份驗證模塊、系統設置模塊、數據顯示模塊、查詢模塊和退出模塊,所述系統設置模塊上還鏈接有串口設置單元和監控節點設置單元,所述查詢模塊上鏈接有實時曲線查詢單元和節點數據查詢單元。
一種智慧用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節能效果監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利用智能樓宇能耗監控系統采集樓宇的能耗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繼遠軟件有限公司;北京國電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繼遠軟件有限公司;北京國電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3536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