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部件供給裝置、部件安裝機以及部件供給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330938.0 | 申請日: | 2022-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1017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2 |
| 發明(設計)人: | 長澤陽介;松岡聰;鈴木啟之;今福茂樹;長江和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5G47/91 | 分類號: | B65G47/91;B65G47/74;B65G47/22;B65G43/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劉文海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部件 供給 裝置 裝機 以及 方法 | ||
提供能夠提高部件的供給效率的部件供給裝置、部件安裝機、以及部件供給方法。部件供給裝置(13)具備將部件(3)沿輸送方向(A)輸送的輸送路徑(TR)、以及在輸送路徑(TR)中對部件(3)的引線(3R)形成彎折(3K)的彎折形成機構(40),彎折形成機構(40)具備能夠在橫向(B)上移動的可動引導件(44)、以及隔著輸送路徑(TR)與可動引導件(44)對置的固定引導件(46),可動引導件(44)具有在向接近部件(3)的方向移動時能夠與部件(3)的引線(3R)接觸的接觸部(62),接觸部(62)具有向將所接觸的引線(3R)的一部分向外側或內側彎曲的方向傾斜的傾斜部(66A、66B)。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部件供給裝置及具備該部件供給裝置的部件安裝機、以及部件供給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有對徑向部件等電子部件的引線形成彎折的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的彎折形成裝置通過使具有凸部的模具與具有凹部的模具嵌合而將配置于凸部與凹部之間的部件的引線彎曲,從而對部件的引線形成彎折。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95156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彎折形成裝置中,為了使兩個模具彼此嵌合,需要作業者的手工作業,部件的供給效率變低。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課題,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部件的供給效率的部件供給裝置及具備該部件供給裝置的部件安裝機、以及部件供給方法。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部件供給裝置具備:輸送路徑,其將部件沿輸送方向朝向拾取位置輸送;以及彎折形成機構,其在所述輸送路徑上對部件的引線形成彎折,所述彎折形成機構具備:可動引導件,其能夠沿與所述輸送方向交叉的橫向移動;以及固定引導件,其隔著所述輸送路徑而與所述可動引導件對置,所述可動引導件具有接觸部,在所述可動引導件向接近部件的方向移動時,該接觸部能夠與部件的引線接觸,所述接觸部具有傾斜部,該傾斜部向將所接觸的引線的一部分向外側或內側彎曲的方向傾斜。
另外,本發明的部件安裝機具備:所述部件供給裝置;以及部件裝配機構,其對所述部件供給裝置中的所述拾取位置的部件進行拾取,并將拾取到的部件的引線插入基板而將部件裝配于基板。
另外,本發明的部件供給方法包括:輸送步驟,在輸送路徑上將部件朝向拾取位置輸送;以及彎折形成步驟,在所述輸送路徑上對部件的引線形成彎折,在所述彎折形成步驟中,使用具備能夠沿與所述輸送方向交叉的橫向移動的可動引導件、以及隔著所述輸送路徑而與所述可動引導件對置的固定引導件的彎折形成機構,使所述可動引導件向接近部件的方向移動,并使設置于所述可動引導件的傾斜部與部件的引線接觸,將所接觸的引線的一部分向外側或內側彎曲,由此形成彎折。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高部件的供給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方式的部件安裝機的概要立體圖。
圖2是簡要地示出實施方式的部件供給裝置的內部結構的概要立體圖。
圖3是示出實施方式的部件及吸附嘴的立體圖。
圖4是實施方式的彎折形成機構的立體圖。
圖5是實施方式的彎折形成機構的俯視圖。
圖6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彎折形成機構中的可動引導件和固定引導件的立體圖。
圖7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彎折形成機構中的可動引導件和固定引導件的立體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未經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3309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