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石礫含量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326605.0 | 申請日: | 2022-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764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珍明;張家春;曾憲平;龍云川;蔣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9B17/02 | 分類號: | B29B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盛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高天星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石礫 含量 土壤 塑料 分離 老化 降解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石礫含量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裝置,包括分離機構,分離機構包括分離箱,分離箱的頂端連通有相互連通的儲液箱和進料斗;分離箱內腔通過隔離板分成沉淀腔和回流腔,回流腔內滑動連接有分離網;進料斗內安裝有第一攪拌組件;分選機構,分選機構包括與沉淀腔連通的分選筒,分選筒內安裝有分選組件,分選組件將分選筒分隔成若干分選腔;降解機構,降解機構包括降解筒,降解筒內分成若干降解腔,降解腔與分選腔對應并連通;降解筒內安裝有第二攪拌組件。本發明能同時完成高石礫含量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占用空間小,消耗低,降解回收效率高,能有分離并降解回收土壤內的微塑料,減少微塑料的污染和資源浪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石礫含量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裝置。
背景技術
微塑料是指直徑不大于5mm的塑料微粒,其來源廣泛,通過在動植物體中積累、富集,進而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大量研究表明,土壤中微塑料豐度可能是海洋的4~23倍,每年輸入土壤中的微塑料遠超過向海洋中的輸入量,土壤可能是比海洋更大的塑料儲藏庫。微塑料對土壤生物的影響不僅是由塑料顆粒本身引起的,而且微塑料中含有增塑劑、穩定劑、阻燃劑等物質,還會吸附部分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進而對土壤生物造成危害。因此,創新研發土壤中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裝置,是有些解決微塑料研究與治理的重要途徑。
目前,對于微塑料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環境方面,對于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裝置,尤其是高石礫含量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裝置,尚少見報道。現有文獻(CN109591223B)公開了一種用于土壤中分離泥土與微塑料的分離裝置,該專利主要用于土壤中分離泥土與微塑料的分離裝置,通過齒圈與齒輪相互配合,可以驅動裝置的轉筒轉動,便于轉筒嵌套在分離沉淀池上自轉,從而帶動轉筒外側的環形過濾板轉動,使環形過濾板進行過濾分離工作。該裝置主要適用于石礫含量低下的普通土壤,但針對于高石礫土壤中微塑料未必適用,中國西南喀斯特等特殊地貌中不少區域巖石裸露率高、石礫含量多,地表崎嶇、土壤粘度較高,土壤往往成塊狀,容易將過濾分離裝置堵塞,微塑料與礫石和砂礫混合,分離處理困難,不易分離處理;同時現有的微塑料回收一般是采用分離后直接回收的方式進行的,不同粒徑的塑料混合在一起,不方便后續的處理過程,導致后續的回收利用困難。
因此,亟需一種高石礫含量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裝置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石礫含量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裝置,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發明提供一種高石礫含量土壤中微塑料的分離與老化降解裝置,包括:
分離機構,所述分離機構包括分離箱,所述分離箱的頂端連通有儲液箱和進料斗,所述儲液箱與所述進料斗連通;所述分離箱內腔通過隔離板分成沉淀腔和回流腔,所述回流腔與所述沉淀腔溢流連通;所述回流腔內滑動連接有分離網,所述沉淀腔與所述儲液箱連通;所述進料斗內安裝有第一攪拌組件;
分選機構,所述分選機構包括與所述沉淀腔連通的分選筒,所述分選筒內安裝有分選組件,所述分選組件將所述分選筒分隔成若干分選腔;
降解機構,所述降解機構包括降解筒,所述降解筒內分成若干降解腔,所述降解腔與所述分選腔對應并連通;所述降解筒內安裝有第二攪拌組件。
優選的,所述進料斗內上下依次安裝有第一進料濾網和第二進料濾網;所述第一進料濾網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進料濾網;所述第一攪拌組件貫穿所述第一進料濾網并與之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攪拌組件與所述第二進料濾網轉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攪拌組件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進料斗上的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傳動連接有第一攪拌軸,所述第一攪拌軸貫穿所述第一進料濾網并與所述第二進料濾網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攪拌軸的外壁固接有若干第一攪拌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大學,未經貴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3266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