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感應加熱復性自愈瀝青灌封膠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324115.7 | 申請日: | 2022-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911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0 |
| 發明(設計)人: | 吳少鵬;趙增剛;陳安琪;謝君;劉全濤;陳美祝;許實;李元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J195/00 | 分類號: | C09J195/00;C09J117/00;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臻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3 | 代理人: | 胡星馳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感應 加熱 復性 自愈 瀝青 灌封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感應加熱復性自愈瀝青灌封膠,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質瀝青、脫硫橡膠粉和感應加熱材料,按照組分總量百分比計,其中基質瀝青占比50%~70%、脫硫橡膠粉占比20~40%以及感應加熱材料占比10%~20%;所述感應加熱材料,包括鐵粉、鎳鋅鐵氧體粉末、錳鋅鐵氧體粉末、鋼渣粉和鋼砂粉中一種或多種組合;所述基質瀝青,軟化點在40?50℃;該瀝青灌封膠能夠實現感應加熱自愈合,且多次自愈合后其強度回復率可達75%,使用壽命長且自愈合性能良好,適于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公路瀝青路面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感應加熱復性自愈瀝青灌封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車輛荷載、外界條件變化、基層反射開裂等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在役瀝青混凝土路面隨著服役年限的延長將出現各種形式的開裂。如果不能及時處治,一旦路面積水下滲,將導致路面出現結構性破壞等問題,大幅度降低其使用壽命。
目前灌封養護是現有路面裂縫處理方式中最具有性價比的一種,瀝青路面灌封采用的材料稱為灌封膠或密封膠,灌封膠通常采用改性瀝青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具有自愈能力,可以恢復路面的彈性。而瀝青路面灌封對材料質量、工藝有很高的要求,其要求灌封膠具備與瀝青混凝土縫壁粘結能力強,能夠使裂縫完全封閉,且高溫不流失,低溫不脆裂等性能,但現有多數灌封膠因瀝青軟化點低在高溫條件下易被車輛輪胎擠出裂縫,從而被車輛輪胎帶走,而在低溫條件下,又易與裂縫壁界面處發生開裂,需開縫后重新灌封,使用壽命短。一般情況下,普通灌封膠的使用壽命為2~3年,且自愈能力有限,為提高灌封膠的使用壽命,一般設法提高灌封膠自愈能力。如中國發明專利CN106947416A采用改性劑、芳烴油、氟碳表面活性劑、水滑石粉、混合抗氧化劑、增塑劑和芳綸纖維制備了一種自愈高滲透性灌封膠,其自愈合率為68%。
雖然灌封膠具有一定自愈合能力,然而使用灌封膠之后,裂縫處的路面整體性仍然不能完全恢復,非常有可能再次遭到破壞,再次開裂后難以實現多次愈合,導致路面整體使用壽命較短。尤其是,為了提高灌封膠的自愈能力,一般需要提高灌封膠的流動性,導致高溫下灌封膠容易軟化、流失。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感應加熱復性自愈瀝青灌封膠及其制備方法,其目的在于在軟化點為40-50℃的基質瀝青中添加適量感應加熱材料,以組分總量百分比計,感應加熱材料占比10-20%,兼具感應加熱瀝青和提高灌封膠軟化點的作用,由此解決現有灌封膠高溫易流失和/或難以實現多次自愈合,使用壽命較短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感應加熱復性自愈瀝青灌封膠,其包括基質瀝青、脫硫橡膠粉和感應加熱材料,按照組分總量百分比計,其中基質瀝青占比50%~70%、脫硫橡膠粉占比20~40%以及感應加熱材料占比10%~20%;
所述感應加熱材料,包括鐵粉、鎳鋅鐵氧體粉末、錳鋅鐵氧體粉末、鋼渣粉和鋼砂粉中一種或多種組合;
所述基質瀝青,軟化點在40-50℃。
優選地,所述感應加熱復性自愈瀝青灌封膠,其瀝青軟化點在45-50℃,感應加熱材料占比在10%-15%,所述感應加熱材料,包括鐵粉、鎳鋅鐵氧體粉末或錳鋅鐵氧體粉末中一種或多種組合;瀝青軟化點在40-45℃,感應加熱材料占比在15%-20%,所述感應加熱材料,包括鋼渣粉和/或鋼砂粉一種或多種組合。
優選地,所述感應加熱復性自愈瀝青灌封膠,其按照質量份數計,基質瀝青50-60份、脫硫橡膠粉30-40份以及感應加熱材料10-15份,所述感應加熱材料為鐵粉、鎳鋅鐵氧體粉末或錳鋅鐵氧體粉末中一種或多種組合;
按照質量份數計,基質瀝青60-70份、脫硫橡膠粉20-30份以及感應加熱材料15-20份,所述感應加熱材料為鋼渣粉和/或鋼砂粉。
優選地,所述感應加熱復性自愈瀝青灌封膠,其所述感應加熱材料,粒徑小于0.07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32411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海爾貝克強磁體的裝配方式
- 下一篇:隧道襯砌質量檢測探地雷達天線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