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容器組斷路器不同燒蝕程度觸頭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309496.1 | 申請日: | 2022-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129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春哲;褚建偉;趙曉冰;杜國光;楊紅柳;孫冬;張博;楊杰;于博;樸永鑫;徐策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通化供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11/04 | 分類號: | H01H11/04;H01H1/06;G01R1/02;G01R31/327 |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王偉 |
| 地址: | 134001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容器 斷路器 不同 程度 加工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電氣設備制備技術領域,即一種電容器組斷路器不同燒蝕程度觸頭的加工方法。通過改變不同的切割角度來模擬不同的燒蝕角,從而模擬實際運行中不同燒蝕程度的觸頭,以此提供實驗室所需的不同燒蝕狀態觸頭。使用本發明制備的觸頭,經開斷電壓等效計算可知實驗工況和斷路器實際工況的擊穿條件基本等效,即可以通過本發明以一種較為便捷的方式制備不同燒蝕程度的觸頭,由于提供實驗室所需的不同燒蝕狀態觸頭。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氣設備制備技術領域,即一種電容器組斷路器不同燒蝕程度觸頭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電路系統中電容器組的地位十分重要,串聯電容器補償技術是提高輸變電網穩定極限以及經濟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高壓長線上加裝串聯電容器以補償線路感抗,縮短交流傳輸的電氣距離,提高線路輸送容量,降低線路輸送損耗,更加合理地分配輸送功率,從而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水平、經濟性和可靠性。安裝并聯電容器組是補償無功功率最簡單經濟的辦法。目前,我國電力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 13 億 kW 以上,容性無功裝機容量已達 6 億 kvαr 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并聯電容器裝置,采用并聯電容器組能夠有效地減少線路損耗,提高供電質量,最終達到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的作用。而因電網負載情況波動頻繁,需頻繁投切容性負載。據統計,真空開關應用于電容器組投切操作每年可達300~700 次,即平均每天有1~2 次的容性投切操作,這對電容器組斷路器觸頭有著很高的要求,針對觸頭狀態的研究勢在必行。
實驗室難以獲得實際過程中各狀態的觸頭,為滿足對斷路器觸頭的研究,特提出一種制備不同燒蝕狀態觸頭的方法,以便于利用實驗室條件完成觸頭狀態的診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容器組斷路器不同燒蝕程度觸頭的加工方法,為診斷實際過程中的斷路器弧觸頭的狀態,滿足實驗室制備不同狀態的觸頭需要。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容器組斷路器不同燒蝕程度觸頭的加工方法,觸頭為圓柱體,觸頭前端為半球面,其特征在于通過改變不同的切割角度來模擬不同的燒蝕角,從而模擬實際運行中不同燒蝕程度的觸頭,以此提供實驗室所需的不同燒蝕狀態觸頭。
一種電容器組斷路器不同燒蝕程度觸頭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從觸頭頂端沿觸頭中心線向內部以長度為L取一點,從該點做觸頭中心線的垂直面,該平面與觸頭相交為一個圓形;以該圓為基準,與觸頭中心線成α角度進行切割處理。
所述的L=2.005mm,α為30度、20度、14度或8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發明制備的觸頭,經開斷電壓等效計算可知實驗工況和斷路器實際工況的擊穿條件基本等效,即可以通過本發明以一種較為便捷的方式制備不同燒蝕程度的觸頭,由于提供實驗室所需的不同燒蝕狀態觸頭。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燒蝕角度為α度的觸頭加工后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完好觸頭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一種電容器組斷路器不同燒蝕程度觸頭的加工方法,觸頭為圓柱體,觸頭前端為半球面,是通過改變不同的切割角度來模擬不同的燒蝕角,從而模擬實際運行中不同燒蝕程度的觸頭,以此提供實驗室所需的不同燒蝕狀態觸頭。
本加工方法是從觸頭頂端沿觸頭中心線向內部以長度為L取一點,從該點做觸頭中心線的垂直面,該平面與觸頭相交為一個圓形;以該圓為基準,與觸頭中心線成α角度進行切割處理。所述的L=2.005mm,α為30°、20°、14°或8°,但不限于此。30°是全新觸頭的角度,8°是壽命終結的觸頭角度,中間角度近似均勻選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通化供電公司,未經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通化供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3094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