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度機械化施工的全預制地鐵出入口樓梯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301393.0 | 申請日: | 2022-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17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28 |
| 發明(設計)人: | 馬鋼;康佐;張曉光;魏琪;孫振岳;王電華;張濤;張玄;高強;劉小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F11/02 | 分類號: | E04F11/02;E04F11/022;E04G21/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羅毅萍;何珉 |
| 地址: | 710018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度 機械化 施工 預制 地鐵 出入口 樓梯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度機械化施工的全預制地鐵出入口樓梯及施工方法,整體為全預制結構,預制梯板、預制門式立柱、預制杯型基礎座為整體預制,結構整體性強,安全性高。預制制作預制門式立柱的工具采用可移動端模技術,實現用一套模具生產不同高度的立柱,解決地鐵出入口斜坡處樓梯高度種類多模具難統一的弊端,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出入口頂板采用預制疊合板,包括頂板預制層和頂板現澆層,采用順作法施工,在樓梯對應位置上方有開口空間,可通過吊機機械化垂直起吊預制構件的優勢,避免預制構件沿出入口長距離縱坡運輸的難題,整個施工機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鐵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度機械化施工的全預制地鐵出入口樓梯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地鐵出入口樓梯是地鐵重要疏散通道。受制于地形,線路等因素,地鐵出入口通常爬升高度大,縱向坡度長,而且出入口底板及樓梯梯板相對于地鐵出入口的地面的設置均是傾斜設置的結構,導致傳統的現澆出入口樓梯采用滿堂腳手架支模困難,混凝土澆筑質量不穩定,且施工速度慢。
在這種背景下,全國各地有不少地鐵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對預制出入口樓梯進行了探索:因地鐵出入口樓梯爬升高度各異,梯柱長度難統一,現有的預制出入口樓梯,多為半預制型式,即梯柱現澆,或者采用梯柱現澆與預制相結合的方式,但是以上的方式需要根據現場的入口樓梯爬升高度的要求來實時調整梯柱長度,所以仍然會存在斜坡上搭設腳手架、支模板等設備,用于預制梯柱的支模板的種類多,難統一,操作仍然存在不便之處。
另外,現有的施工方法及施工順序采用傳統現澆的模式,即先施工地鐵出入口底板,側墻和頂板后,再通過出入口頂板預埋的吊鉤運輸預制樓梯構件,施工內部預制樓梯。通過實踐發現,每個預制樓梯構件重達數噸,在大傾角,長縱坡的出入口內部運輸極為困難,無法全機械化施工,需要人工干預,施工速度慢,而且安全風險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度機械化施工的全預制地鐵出入口樓梯,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地鐵出入口斜坡處樓梯高度不一而使預制梯柱的模具種類難統一以及預制構件沿地鐵出入口長距離縱坡運輸困難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度機械化施工的全預制地鐵出入口樓梯,包括設于所述地鐵出入口的預制梯板、預制門式立柱、預制杯型基礎座;
所述地鐵出入口包括出入口底板、出入口頂板和出入口側墻,所述出入口側墻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出入口頂板、出入口底板連接;
所述預制杯型基礎座設于所述出入口底板,所述預制門式立柱設于所述預制杯型基礎座,所述預制杯型基礎座以及所述預制門式立柱的數量為兩個以上,所述預制梯板設于相鄰的所述預制門式立柱之間并與所述預制門式立柱連接;
所述出入口頂板包括頂板預制層和頂板現澆層,所述頂板預制層和頂板現澆層由下往上設置于所述出入口側墻的上端。
優選的,所述預制門式立柱包括立柱、橫梁、系梁和限位擋板,所述立柱的數量為兩個以上并垂直設置于所述橫梁的下端面,所述立柱與所述預制杯型基礎座相連接,所述系梁設于相鄰的所述立柱之間,所述限位擋板設于所述橫梁的兩端并與所述橫梁形成用于連接所述預制梯板的連接槽。
優選的,所述橫梁的截面形狀為倒T字型結構,所述連接槽為凹槽結構,在所述連接槽上設有預埋螺栓件,所述預制梯板與所述連接槽相連接的端部設有與所述預埋螺栓件相配合的螺栓孔。
優選的,所述立柱的橫截面為正方形,其邊長為350mm至450mm,所述系梁的橫截面為長方形,其邊長與所述立柱的邊長相同,所述系梁距離所述立柱的底端的高度大于所述預制杯型基礎座的高度,所述限位擋板的厚度為100mm至150mm。
優選的,所述預制梯板與所述連接槽的連接端設于凹角,所述凹角的邊長為120mm至170mm,所述凹角與所述限位擋板相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3013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