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滑石粉制備的二氧化硅、碳酸鎂、氯化鈉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99345.2 | 申請日: | 2022-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360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30 |
| 發明(設計)人: | 安衛東;胡名衛;丁芩華;陳慧杰;程飛飛;于陽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3/18 | 分類號: | C01B33/18;C01D3/04;C01F5/24;B01J21/08;B01J35/02;B01J35/10;B01J32/00;B01J20/10;B01J20/28;B01J20/30 |
| 代理公司: | 蘇州翔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陸金星 |
| 地址: | 21515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滑石粉 制備 二氧化硅 碳酸鎂 氯化鈉 及其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利用滑石粉制備的二氧化硅、碳酸鎂、氯化鈉及其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將滑石粉投入水中分散,加入酸和促進劑,攪拌均勻后置于密閉反應容器中,升溫升壓進行反應;降溫冷卻,進行過濾,獲第一濾液和第一濾餅,對第一濾餅洗滌干燥、打散,制得二氧化硅;將第一濾液收集后,加入碳酸鈉溶液,靜置沉淀,過濾獲第二濾液;檢測第二濾液中的Mg2+濃度,將第二濾液加入碳酸鈉溶液中進行反應,反應后過濾,獲第三濾餅和第三濾液,第三濾餅為碳酸鎂;將第三濾液經膜過濾濃縮,濃縮液再經蒸發、干燥,制得氯化鈉。本申請以滑石為原料,可同步產出片狀多孔二氧化硅、碳酸鎂、氯化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機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滑石粉制備的二氧化硅、碳酸鎂、氯化鈉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滑石是一種重要的陶瓷原料,它用于陶瓷坯料和釉料中,作為化工料引入釉中,起降溫,改善釉面粗糙度的作用。主要含水硅酸鎂[Mg3(Si4O10)(OH)2](即3MgO·4SiO2·H2O),其中MgO 31.7%,SiO2 63.5%,H2O 4.8%。通常一部分MgO為FeO所替換。此外還含氧化鋁(Al2O3)等雜質。常含少量鈣、鐵、鋁等元素。晶體屬三斜晶系的層狀結構硅酸鹽礦物。假六方片狀單晶少見,一般為致密塊狀、葉片狀、纖維狀或放射狀集合體。白色或各種淺色,條痕常為白色,脂肪光澤(塊狀)或珍珠光澤(片狀集合體),半透明。摩氏硬度1,比重2.6-2.8。一組極完全解理,薄片具撓性。有滑感,絕熱及絕緣性強。
多孔二氧化硅是一種特殊的多孔材料,具有表面張力低、耐高溫、絕緣性、耐候性等特點,常被用作催化劑載體、有機物吸附等,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橡膠、醫藥、環境保護、儲能等領域。與碳系多孔材料相比,二者比表面積接近,但多孔二氧化硅克服了碳系多孔材料受熱易燃的缺點,應用范圍更廣闊。
目前,多孔二氧化硅材料主要包括白炭黑、硅膠、氣凝膠等,其制備工藝為:以石英砂為原料,首先與堿(碳酸鈉)高溫熔融制備出硅酸鈉,該工藝段反應溫度高,能耗大,成本高;然后再加入無機酸,通過化學沉淀法、溶膠凝膠法、水熱法等工藝進一步合成白炭黑、硅膠、SiO2氣凝膠等多孔二氧化硅產品,該工藝段受反應條件限制,物料濃度較低,產生大量廢水,干燥成本高。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滑石粉制備的二氧化硅、碳酸鎂、氯化鈉及其制備方法,通過一步酸浸法來制備片狀多孔二氧化硅,同時分別獲得副產品碳酸鎂和氯化鈉。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利用滑石粉制備二氧化硅的方法,包括:
步驟S1:將滑石粉投入水中分散,加入酸和促進劑,攪拌均勻后置于密閉反應容器中,升溫升壓進行反應;
步驟S2:反應充分后,降溫冷卻,進行過濾,獲得第一濾液和第一濾餅,并用清水對所述第一濾餅洗滌至中性,第一濾餅經干燥、打散,制得二氧化硅產品。
本申請還可選擇地在步驟S2中過濾步驟之后檢測第一濾液中的Mg2+的濃度,并根據第一濾液的量可計算出濾液中的Mg含量,與原料中Mg含量的比值即為鎂浸出率。鎂浸出率可以用來判定檢測酸浸溶鎂的效率。一方面,鎂浸出率越高,則滑石結構中鎂溶出越多,多孔二氧化硅(即第一濾餅)產品空隙率越大,比表面積越大,有利于提高多孔二氧化硅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鎂浸出率越高,碳酸鎂產品產率越高,有利于提高綜合效益。
可選地,所述步驟S1中,所述滑石粉的品位>97%,粒度<400目。
可選地,所述步驟S1中,所述促進劑為次氯酸鈉、次氯酸、高氯酸、過氧化鈉或過氧化氫;所述的酸為鹽酸,其質量濃度為30%~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993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浮筒水面起降無人機
- 下一篇:一種基于WBS的自動化項目管理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