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頭吊弦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92135.0 | 申請日: | 2022-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347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3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振平;李育冰;畢志峰;張斌;劉洪生;陳瑞峰;安小旭;李浩;李志軍;蒙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北京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M1/28 | 分類號: | B60M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秉文同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59 | 代理人: | 孫富利;陳少麗 |
| 地址: | 100088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頭吊弦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頭吊弦生產方法,通過上料模塊進行放線、通過校正模塊進行校正、通過輸送模塊和送線模塊進行輸送、通過裁線模塊進行裁線、通過上料模塊進行上料、通過鉗壓模塊進行壓接。本發明能夠實現對吊弦線的自動進線、校正和張緊,并于吊弦線裁斷處形成錐臺形端部,不會出現散股現象且利于后續的穿線作業。使用本發明進行雙頭吊弦的生產,可以實現自動化作業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通過鉗壓壓合驅動器進行壓接以取代人工壓接,從而保證壓接強度和力度,避免出現松動或開裂的問題,進而提高了吊弦生產的成品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接觸網吊弦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頭吊弦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高鐵技術的高速發展,其對鐵路工藝質量和標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電氣化鐵路線路中,接觸網是保證鐵路正常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接觸網搭接于電氣化鐵路供電線路上,向電力機車及其附屬設備提供電力。在接觸網系統中,吊弦作為接觸網和機車導電弓之間接觸良好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線路上每隔6~8米需要安裝一套整體吊弦將接觸線懸吊于承力索上,從而保證接觸線的懸掛高度和使得接觸線保持一定的彈性以保證接觸網和導電弓具有良好的接觸關系。吊弦包括吊弦線、設于吊弦線一側或兩側的心形環和鉗壓管、設于吊弦線一端部或兩端部的線鼻子。吊弦的生產過程主要分為進線裁線、穿線、拉緊、壓接、打標和捆扎幾個步驟,其中的穿線包括吊弦線穿過鉗壓管、心形環和線鼻子,拉緊是指利用吊弦線拉緊心形環和鉗壓管,壓接包括鉗壓管和線鼻子與吊弦線的壓緊。目前吊弦的生產方式還是以人工為主,一般采用四到五人為一個班,進行前述各個步驟的工序。這種生產方式存在人力成本高、吊弦成品精度低等問題,特別是吊弦的裁線和壓接兩個環節,人工生產方式存在長度尺寸不一致、不均勻,壓接不牢固或壓接力度過大導致鉗壓管和/或線鼻子開裂等問題。在進線過程中,由于吊弦線是纏繞于線盤之上,這就需要人工進行放線、抻拉校正,如此既費時費力,又無法保證吊弦線處于張緊狀態,從而使得后續生產過程中還需對其進行張緊。在裁線工序中,裁線方式多以剪切為主,即人工使用鋼鉗等工具將吊弦線剪斷。人工剪切的裁線方式,一方面作業效率較低,另一方面無法適應機械自動化生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會使得吊弦線散股,即吊弦線在剪斷處出現絞線散開的散股現象,從而不利于后續的穿線操作,特別是在吊弦線穿過鉗壓管和/或穿入線鼻子中的作業中,吊弦線端部散開的絞線會產生很大的干擾。在鉗壓管和吊弦線壓接的工序中,需要先進行預壓,即將鉗壓管卡固固定;然后進行緊線,即拉拽吊弦線的兩端以使得心形環和鉗壓管緊密抵接;最后進行壓緊,即擠壓鉗壓管以使得吊弦線和鉗壓管緊密固接。現有的壓接工序中,多以人工逐步操作為主,這導致一方面作業效率較低,另一方面無法適應機械自動化生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會產生緊線程度不足而使得心形環和鉗壓管之間的緊密抵接出現松動、壓緊程度不足而使得吊弦線和鉗壓管三者之間出現松動或者壓緊程度過大而使得鉗壓管開裂。
有鑒于此,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雙頭吊弦生產方法,利用多個模塊單元實現對吊弦線的自動進線、校正和張緊,利用加熱、旋捻、拉斷的方式實現自動裁線且吊弦線于裁斷處形成錐臺形端部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吊弦線裁斷處散股的技術問題并利于后續的穿線作業;通過設置裝配平臺及其上的部件,特別是用于壓接的鉗壓卡具部、鉗壓壓合部等部件以實現吊弦裝配過程中的自動化進行,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成品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雙頭吊弦生產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北京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北京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921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折疊裝置和電子設備
- 下一篇:智能驅動模塊及對應的智能驅動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