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火力發電廠廢氣處理的微藻固碳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67793.4 | 申請日: | 2022-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388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4 |
| 發明(設計)人: | 蔡長輝;蔡晨曦;王冕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金鼎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B01D53/84;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錦輝利標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陳捷 |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火力發電廠 廢氣 處理 微藻固碳 工藝 | ||
本發明屬于廢氣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是火力發電廠廢氣處理的微藻固碳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廢氣過濾凈化,步驟二、廢氣初檢判定,步驟三、微藻固碳,步驟四、內環境分析調節,步驟五、固碳分析調節;本發明是通過廢氣初檢反饋模塊對廢氣的過濾凈化效果進行監測分析,以持續保證輸入微藻固碳設備內的廢氣質量,對后續微藻固碳設備的順利高效運行起到促進作用,還通過內環境分析模塊對微藻固碳設備內部環境進行監測分析并進行自動適應性調節,保證微藻固碳設備內部環境的穩定,減輕因內部環境變化而對微藻固碳效果和固碳效率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通過微藻固碳管理模塊對微藻固碳設備進行固碳分析,保證固碳效果和固碳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氣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是火力發電廠廢氣處理的微藻固碳工藝。
背景技術
火力發電廠簡稱火電廠,是利用煤、石油及天然氣作為燃料生產電能的工廠,基本生產過程主要是通過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加熱水使成蒸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以將熱能轉換成機械能,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以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火力發電廠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氣,廢氣直接排放入大氣中會造成環境污染;
通過微藻固碳的方式對火力發電廠廢氣進行處理能夠起到降低碳排放的作用,但現有火力發電廠用微藻固碳工藝無法實現對內部環境和固碳效果的監測分析,難以保證固碳效果效率和內部環境的穩定,且目前經過初步處理的廢氣直接輸送至微藻固碳設備內,無法對所輸入廢氣的初步處理狀況進行檢測反饋,未能得到有效處理的有害氣體和煙塵顆粒會影響到微藻固碳設備的性能;
針對上述的技術缺陷,現提出一種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火力發電廠廢氣處理的微藻固碳工藝,解決了現有微藻固碳工藝無法實現對內部環境和固碳效果的監測分析,難以保證固碳效果和內部環境的穩定,且無法對所輸入廢氣的初步處理狀況進行檢測反饋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火力發電廠廢氣處理的微藻固碳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廢氣過濾凈化:輸入火力發電廠廢氣,對廢氣進行過濾凈化,去除廢氣中的煙塵和含硫含氮氣體,凈化后的廢氣通過管道進入廢氣初檢設備內,廢氣初檢設備內的廢氣初檢模塊采集廢氣初檢數據,并將廢氣初檢數據發送至廢氣初檢反饋模塊;
步驟二、廢氣初檢判定:廢氣初檢反饋模塊基于廢氣初檢數據進行廢氣質量分析,通過廢氣質量分析獲取到處理后廢氣的初檢系數,基于廢氣的初檢系數生成廢氣初檢合格信號或廢氣初檢不合格信號,將廢氣初檢合格信號或廢氣初檢不合格信號發送至處理器;
處理器接收到廢氣初檢不合格信號后,發出控制指令以使初檢不合格的廢氣進行二次過濾凈化,生成初檢預警指令并發送至后臺監控終端以提醒后臺操作人員;處理器接收到廢氣初檢合格信號后,發出控制指令以使過濾凈化后的廢氣進入微藻固碳設備中;
步驟三、微藻固碳:廢氣進入微藻固碳設備后,微藻固碳設備內的微藻通過光合作用對廢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吸收;
步驟四、內環境分析調節:微藻固碳設備中的內環境檢測模塊進行內部環境進行檢測并將檢測時段的內環境檢測數據發送至內環境分析模塊,內環境分析模塊基于內環境數據并通過分析生成內環境正常信號或內環境異常信號,將內環境正常信號或內環境異常信號發送至處理器;
處理器接收到內環境異常信號后發送內環境調節指令至內環境調節模塊,內環境調節模塊對微藻固碳設備的內部環境進行適應性調節;處理器接收到內環境正常信號后,生成固碳效果分析信號并將固碳效果分析信號發送至微藻固碳管理模塊;
步驟五、固碳分析調節:廢氣復檢模塊對進入微藻固碳設備內的廢氣進行檢測并將檢測時段的廢氣輸入數據發送至微藻固碳管理模塊,廢氣核檢模塊對微藻固碳設備所排放氣體進行檢測并將檢測時段的廢氣輸出數據發送至微藻固碳管理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金鼎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金鼎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6779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船與船之間的隨動方法
- 下一篇:一種基于多云融合的電網數字化指揮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