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土壤修復工程的藥劑原位注入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56015.5 | 申請日: | 2022-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553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梅;李韜;鄭浩;鄭東煌;王哲;吳育林;李義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08 | 分類號: | B09C1/08;B09C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棧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張建生 |
| 地址: | 200093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土壤 修復 工程 藥劑 原位 注入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土壤修復工程的藥劑原位注入設備,包括伸入地下且用于對不同深度段土壤實施注藥的直推注入單元,以及與所述直推注入單元連接用于對藥劑進行調配增壓的地面輔助單元;所述直推注入單元包括能夠依次連接的深度延長段、藥劑注入段和感應探測段;本發明整體結構設計合理,將感應探測模塊與土壤藥劑注入模塊進行結合,能夠實現對不同深度土層條件、實時傳輸、實時匹配、實時調整注藥壓力和注藥量的功能,使得藥劑注入更加精準、藥劑傳輸更為高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及地下水原位修復系統及修復方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土壤修復工程的藥劑原位注入設備。
背景技術
原位注入技術借用一定的設備將化學藥劑注入到地下,通過化學藥劑與污染物之間的物理化學作用,降低污染物質的遷移性,使污染物毒性降低或變成無毒性的一種方法。原位注入法是有機物污染地塊修復中廣泛使用的修復技術,通常認為該技術具有二次污染小、修復速度快、費用低等優勢。
但現有原位注入技術存在給藥方式粗放,無法根據不同深度段土性差異實時調整注入壓力、流量等,導致原位注入修復效率低,藥劑在土壤中的傳質效果不佳等問題。目前,通過感應設備可以實現對不同深度土壤條件實現實時監測和及時反饋。
因此,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能夠有效地對不同深度土壤條件的污染土壤進行針對性的修復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土壤修復工程的藥劑原位注入設備。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土壤修復工程的藥劑原位注入設備,包括伸入地下且用于對不同深度段土壤實施注藥的直推注入單元,以及與所述直推注入單元連接用于對藥劑進行調配增壓的地面輔助單元;所述直推注入單元包括能夠依次連接的深度延長段、藥劑注入段和感應探測段;所述深度延長段包括多個依次首尾連接的子延伸管,每個所述子延伸管均包括延伸管本體,活動卡設在所述延伸管本體內部的第一安裝板,活動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上且能夠與所述地面輔助單元連接的第一裝配管組;
所述第一裝配管組包括兩組并列間隔設置的第一子管組;每組所述第一子管組均包括第一裝配母扣件,上端設置在所述第一裝配母扣件下端的第一裝配管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裝配管體下端的第一裝配子扣件;兩個相鄰子延伸管之間的延伸管本體首尾相連;兩個相鄰子延伸管之間的第一裝配管組通過相鄰第一裝配母扣件、第一裝配子扣件連接;
所述藥劑注入段包括能夠與最下端所述延伸管本體活動連接的注入段本體,以及設置在所述注入段本體下端且用于安裝所述感應探測段的安裝座;
所述注入段本體包括上端能夠與最下端所述延伸管本體活動連接的注入管,設置在所述注入管內部且將注入管內部從上至下依次分割成連接腔、注藥腔的第一分割板組,設置在所述注入管上且位于所述連接腔內部的第二安裝板,設置在所述第二安裝板上且貫穿所述第一分割板組的第二裝配管組,卡設在所述注入管內壁上且位于所述注藥腔上的貼合管,以及用于對貼合管提供動力的動力組件;所述第二裝配管組上端能夠與第一裝配管組連接;所述注藥腔內部設置有壓力感應器;
所述注入管位于注藥腔處的側壁上均勻設置有多組第一孔組,所述貼合管側壁上設置有多組與每組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對應的第二孔組;
所述第二裝配管組包括兩組并列間隔設置的第二子管組;所述第二裝配管組包括能夠與最下端第一裝配子扣件連接的第二裝配母扣件,上端設置在所述第二裝配母扣件下端的第二裝配管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二裝配管體下端且位于所述注藥腔內部的噴射管;所述安裝座安裝在所述注入管下端;
所述地面輔助單元包括用于藥劑調配且與其中一個所述第一子管組連接的藥劑調配系統,用于進行增壓且與另一個所述第一子管組連接的增壓系統,用于接收所述感應探測段探測信號且控制藥劑調配系統、增壓系統的控制終端系統,以及用于將直推注入單元直推至土壤內部的輔助機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5601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