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分子束外延束流特性的方法與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44420.5 | 申請日: | 202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479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曉暉;李世權;張一帆;菅瑋琦;班啟沛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 |
| 主分類號: | C30B23/02 | 分類號: | C30B23/02;C30B23/06;H01J37/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西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分子 外延 特性 方法 裝置 | ||
1.一種提高分子束外延束流特性的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本裝置由外套筒[01],內套筒[02],噴嘴[03]構成。其中內套筒頂端封閉,側壁有多個通孔[04],內套筒固定在坩堝上部,外套筒套在內套筒上,外套筒上端連接噴嘴。內套筒下端伸入坩堝[05],與坩堝內側貼合,通過內套筒外側突起的卡環固定在坩堝上,外套筒通過同樣的方式固定在內套筒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分子束外延束流特性的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內套筒[02]與外套筒[01]之間形成緩沖腔[06],使束流只能通過內套筒的側向通孔進入緩沖腔,再到達噴口,且緩沖腔的容積V根據實際需求可調。V越大緩沖效果越好,但其同時受到分子束外延內部空間大小的限制。外套筒,內套筒的直徑分別為d1,d2,套筒腔室部分的高度為h,外套筒直徑d1為內套筒直徑d2的1.1~1.5倍,h為d2的2~3倍,則緩沖腔的容積為V=1/4πh(d12-d2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分子束外延束流特性的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內套筒側壁上的通孔均分布一圈通孔,作為束流進入緩沖腔的入口,通孔數量為n個,n≤8,通孔面積大小為s,則緩沖腔的入口截面積為S1=ns。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分子束外延束流特性的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可以通過設計套筒長度h、套筒直徑d1,d2以及通孔數量n和面積s來優化束流的強度I。在外套筒直徑d1為內套筒直徑d2的1.1~1.5倍,h為d2的2~3倍的情況下,束流強度I與腔室的容積V成正比,與緩沖腔的入口面積S1成正比,可表示為:
I=k1V S1 (1)
k1是與腔室尺寸和通孔結構無關的系數,V=1/4πh(d12-d22),S1=ns。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分子束外延束流特性的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可以通過設計套筒長度h、套筒直徑d1,d2以及通孔數量n和面積s來優化束流的穩定性R。在外套筒直徑d1為為內套筒直徑d2的1.1~1.5倍,h為d2的2~3倍的情況下,束流的穩定性R分別與(d1-d2)和單個通孔面積s近似成反比,可表示為:
R=k2/s(d1- d2) (2)
k2是與腔室尺寸和通孔結構無關的系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分子束外延束流特性的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筒上連接的噴嘴為錐形收束口,使束流分布角度更小,同時噴嘴處有燈絲[07]進行輔助加熱,防止經過緩沖的束流變冷凝結。錐型收口的角度為θ,θ范圍為30°~6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未經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4442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