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甘油加氫制備1,3-丙二醇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26551.0 | 申請日: | 2022-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367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東超;侯珂珂;史會兵;李爽;陳琛;趙德明;趙紅波;劉曉;王耀偉;欒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9/60 | 分類號: | C07C29/60;C07C29/76;C07C29/80;C07C31/20;C07C3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楊威 |
| 地址: | 2565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甘油 加氫 制備 丙二醇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甘油加氫制備1,3?丙二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甘油溶液和氫氣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加氫反應,得到反應混合物;再將所述反應混合物進行氣液分離,分別得到液相產物和氫氣,其中氫氣循環使用;b)將步驟a)得到的液相產物進行輕重分餾,分別得到輕組分和重組分;其中,所述輕餾分依次分離出甲醇、水、正丙醇、乙醇和異丙醇;所述重組分進行甘油回收耦合汽提,分別得到汽提輕組分和甘油,其中甘油循環使用;再將所述汽提輕組分依次分離出水、1,2?丙二醇、乙二醇和1,3丙二醇。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甘油加氫制備1,3?丙二醇的方法能夠得到高指標的1,3?丙二醇、異丙醇、正丙醇、1,2?丙二醇等產物,各分離產物的純度均在99.95%以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加氫反應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甘油加氫制備1,3-丙二醇的方法。
背景技術
1,3丙二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聚酯印染和紡織品、工程塑料、化妝品、聚氨酯、溶劑、醫療等領域。特別1,3-丙二醇可以替代乙二醇合成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TT),PTT是一種性能卓越的聚酯產品,一直領導著合成纖維的發展趨勢,綜合了尼龍的柔軟性和更好的色牢度、腈綸的蓬松性、滌綸的抗污性,并具有高回彈性,具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
1,3-丙二醇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環氧乙烷法、生物發酵法、丙烯醛水合法、縮醛法、甘油加氫法等。已實現工業化主要為丙烯醛水合法、環氧乙烷法以及生物發酵法。其中丙烯醛水合法和環氧乙烷法操作條件苛刻,生產成本高和產品品質較差,逐漸被生物發酵法取代。但是生物發酵法生產效率低,后續分離能耗較高。甘油加氫法采用生產柴油副產甘油為原料,工藝簡單,綠色環保和生產效率高,受到廣泛關注。
公開號為CN103524302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甘油加氫制備1,3-丙二醇的工藝方法,液相產物全部經滲透汽化膜脫水并對脫水產物分離;但是該技術方案膜分離需要把反應產物全部汽化,并且要求水含量小于20%,其中產物1,3-丙二醇和原料甘油沸點高,汽化需要能量高,勢必造成能耗非常高,同時無法適用不同甘油原料濃度。
公開號為CN111039756A及CN113527062A的中國專利分別公開了一種甘油制備1,3-丙二醇的方法及其系統,提供的方法集成了高效催化劑、反應器和分離系統;但是上述技術方案分離系統全部采用常規精餾系統,副產物異丙醇和正丙醇將和水容易產生共沸物,分離困難,如果采用共沸精餾,能耗會很高。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甘油加氫制備1,3-丙二醇的方法,集成高效催化劑和固定床加氫反應工藝,利用新型膜分離工藝,解決了醇水共沸物難分離問題,耦合分離熱量,降低分離能耗,整個工藝適用性強,連續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甘油加氫制備1,3-丙二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甘油溶液和氫氣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加氫反應,得到反應混合物;再將所述反應混合物進行氣液分離,分別得到液相產物和氫氣,其中氫氣循環使用;
b)將步驟a)得到的液相產物進行輕重分餾,分別得到輕組分和重組分;其中,所述輕餾分依次分離出甲醇、水、正丙醇、乙醇和異丙醇;所述重組分進行甘油回收耦合汽提,分別得到汽提輕組分和甘油,其中甘油循環使用;再將所述汽提輕組分依次分離出水、1,2-丙二醇、乙二醇和1,3丙二醇。
優選的,步驟a)中所述甘油溶液的質量濃度為10%~80%;所述甘油溶液由粗甘油水溶液精制后與溶劑混合配制而成;所述溶劑選自水、甲醇、乙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的,步驟a)中所述催化劑選自Pt-W系催化劑、Ir-Re系催化劑、Pt-分子篩系催化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的,步驟a)中所述甘油溶液的進料量為20t/h~30t/h;所述氫氣的流量為7000Nm3/h~9000Nm3/h;所述催化劑的用量為15t~25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經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265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