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異質雙絲原位合金化等離子弧增材的方法與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18271.5 | 申請日: | 2022-10-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760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6 |
| 發明(設計)人: | 周琦;劉學權;段夢偉;彭勇;王克鴻;孔見;郭順;章曉勇;張偉;劉吉梓;黃勇;徐俊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K10/00 | 分類號: | B23K10/00;B33Y10/00;B33Y3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趙毅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異質雙絲 原位 合金 等離子 弧增材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為一種異質雙絲原位合金化等離子弧增材方法與裝置,該裝置包括等離子弧增材電源、等離子增材槍體、機器人控制柜、紅外熱成像儀、兩臺送絲機及雙絲協調控制模塊。增材時,機器人控制柜同步控制增材電源,引燃等離子弧,兩根異種相熔絲材同步送入熔池,在熔池中充分冶金后凝固形成基體材料,通過調節兩根絲材送絲速度以原位調控熔池內部液態金屬成分,實現異質雙絲原位合金化增材。本發明采用異質雙絲原位合金化等離子弧增材方法,使用馬氏體時效鋼、高氮奧氏體鋼兩種相熔性絲材,通過控制兩種絲材的送絲速度,原位生成成分、組織、性能可調可控的鐵基合金,其極限抗拉強度450MPa至950MPa可調,斷后伸長率15%至56%可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弧增材制造領域,主要涉及一種異質雙絲原位合金化等離子弧增材的方法與裝置。
背景技術
金屬材料因其優異的可加工性和綜合力學性能,被認為是當今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結構材料,隨著金屬材料的應用場景更加復雜化、服役環境更加惡劣化,對其本身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斷優化完善金屬材料體系。傳統上通過冶金熔煉、鑄造、鍛造、熱處理等系列方式完成新材料的制備,成本高、周期長、污染大,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加工制造方式實現新材料的快速制備與驗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異質雙絲原位合金化等離子弧增材的方法,以滿足新型鐵基合金材料的制造需求,實現合金成分、組織與性能的可控與強化。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異質雙絲原位合金化等離子弧增材的方法,原位合金化是通過在非熔化極電弧下同時熔化一定質量分數比的18Ni(350)馬氏體時效鋼絲材和HNS6T高氮奧氏體不銹鋼絲材實現的;所述的18Ni(350)馬氏體時效鋼和HNS6T高氮奧氏體不銹鋼兩種絲材的質量分數比為:9:1、8:2、7:3。
作為優選方式,HNS6T高氮奧氏體不銹鋼直徑為1.2mm,18Ni(350)馬氏體時效鋼直徑為1mm。
一種異質雙絲原位合金化等離子弧增材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沉積前,調整兩個導絲嘴與基板的夾角為(15~30°),調整送絲夾角為(60~90°),確保兩根絲材同步直接送入到等離子弧中心區域,使兩根絲材在同一熔池中熔化與充分冶金;
步驟2,按照實際異質雙絲原位合金化增材構件尺寸進行基板預熱;
步驟3,接通電源,等待整個系統的通訊信號就位,根據增材零部件的幾何模型,設置成形路徑程序;根據鐵基合金成分,計算沉積過程所需A、B絲材質量,制定兩種絲材的送絲速度配比方案,通過雙絲協調控制模塊進行預設;根據兩種絲材的送絲速度預設增材電流和增材電壓;
步驟4,機器人攜帶增材槍體到達預定起弧位置,引燃電弧后,同時將18Ni(350)馬氏體時效鋼絲材和HNS6T高氮奧氏體不銹鋼絲材送至電弧中心在同一熔池,按照預設路徑進行沉積;
步驟5,通過紅外熱成像儀監測沉積層冷卻到預設層間溫度后,將等離子增材槍體移動到下一道起始點,開始沉積下一道;
步驟6,重復步驟4~步驟5,直到增材件尺寸達到預定設計,獲得成分、組織、性能可調的鐵基合金材料與結構。
作為優選方式,基板預熱采用起弧不送絲空走預熱,預熱溫度為250℃,預熱區域面積要大于異質增材件塊體尺寸。
作為優選方式,預設增材電流為50~250A,增材電壓為5~45V。
作為優選方式,關于成分配比設計,兩者的物理密度差異很小,在增材制造中可近似認為兩種絲材的密度相等,根據m=ρV,可以通過控制異種絲材的體積分數比來控制其質量分數比,而根據V=vf·t·S(vf表示送絲速度,t表示增材時間,S表示絲材的橫截面積)可知絲材體積分數受送絲速度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1827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溫度探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電動車輛智能補電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