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設備用空調裝置及空調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17659.3 | 申請日: | 2022-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810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6 |
| 發明(設計)人: | 董宏;王耀南;閆飛;石瑩;蔡瑞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趙新龍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備用 空調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一種通信設備用空調裝置及空調系統,空調裝置包括柜體、出風擋板、回風擋板、換熱單元和風機。柜體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之間形成氣體通道,第一側板開設有第一出風口和第一回風口,第二側板開設有第二出風口和第二回風口,第一出風口、第一回風口、第二出風口和第二回風口均與氣體通道連通。出風擋板用于開閉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仫L擋板用于開閉第一回風口和第二回風口。換熱單元設于柜體內,用于將熱空氣轉換成冷空氣。風機設于柜體內,用于驅使冷空氣由第一出風口和/或第二出風口流出。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空調制冷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通信設備用空調裝置及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通信機房中通信設備需要消耗大量電能,通信設備產生的熱量需要通過機房空調帶走。目前,通信機房的機房空調的能耗占比接近總用電的一半,所以空調的節能對綠色機房的建設非常重要。
隨著高功耗通信設備越來越廣泛的商用,產品在機房的落地應用出現了重重問題,一方面是因為功耗增加,通信設備熱設計方面很不合理,比如:大容量光傳送網(OTN)設備是互聯網通信時代的主要傳輸設備,100-400Gbit/s的OTN設備柜最大功耗近20kW,且采用背靠背雙面柜架構,要求雙面進冷風、上下出熱風。普通的空調解決方案應對高功率OTN設備遇到了巨大瓶頸。另一方面,老舊機房的通信設備的把熱能釋放到機房,再通過機房空調轉移到室外釋放,機房制冷架構落后,沒有對冷熱氣流進行隔離,沒有考慮空調氣流組織對能效的影響,所以機房空調的自身損耗比較大,造成空調設備能效低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設備用空調裝置及空調系統,用以根據通信設備的結構特性,合理且高效地解決通信設備的散熱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的通信設備用空調裝置,包括柜體、出風擋板、回風擋板、換熱單元和風機。柜體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之間形成氣體通道,所述第一側板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出風口和與所述第一出風口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一回風口,所述第二側板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出風口和與所述第二出風口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回風口,所述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一回風口、所述第二出風口和所述第二回風口均與所述氣體通道連通;出風擋板用于開閉所述第一出風口和所述第二出風口;回風擋板用于開閉所述第一回風口和所述第二回風口;換熱單元設于所述柜體內,用于將熱空氣轉換成冷空氣;風機設于所述柜體內,用于驅使所述冷空氣由所述第一出風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風口流出。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出風口位于所述第一側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回風口位于所述第一側板的頂部;
所述第二出風口位于所述第二側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回風口位于所述第二側板的頂部。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一回風口、所述第二出風口、所述第二回風口的數量均為兩個;
沿第一方向,兩個所述第一出風口、兩個所述第二出風口、兩個所述第一回風口、兩個所述第二回風口均間隔設置,且所述第一側板的兩個所述第一出風口之間的區域形成第一放置區域,所述第二側板的兩個所述第二出風口之間的區域形成第二放置區域;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出風口與所述第一回風口對應,所述第二出風口與所述第二回風口對應;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氣體通道包括熱空氣通道和冷空氣通道,所述第一回風口、所述第二回風口與所述熱空氣通道連通,所述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二出風口與所述冷空氣通道連通;
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隔板,可插拔地連接于所述柜體,用于阻斷或導通所述熱空氣通道和所述冷空氣通道。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換熱單元包括:
壓縮機,設于所述柜體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1765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