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成酯型抗燃液壓油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202159.2 | 申請日: | 2022-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372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偉;焦勇華;李荒;崔建軍;董天亮;范文博;高健瑜;田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盤錦北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M169/02 | 分類號: | C10M169/02;C10N30/10;C10N30/06;C10N30/18;C10N40/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達星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繼超 |
| 地址: | 124000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成 酯型抗燃 液壓油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工業潤滑油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合成酯型抗燃液壓油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合成酯型抗燃液壓油所用原料包括三羥甲基丙烷油酸酯60~90%,飽和多元醇酯10~40%,高粘度聚酯0.5~3%,金屬納米添加劑0.01~0.06%,極壓抗磨劑0.3~3%,抗氧劑1~5%,金屬減活劑0.01~0.05%,抗泡劑0.001~0.01%。與現有抗燃液壓油相比,本發明合成酯型抗燃液壓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優異的抗磨性能,適用于各種高壓、高溫液壓工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工業潤滑油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合成酯型抗燃液壓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液壓油就是利用液體壓力能的液壓系統使用的液壓介質。隨著工程設備的技術發展,對液壓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液壓油工作的環境也越來越苛刻。目前市面上抗燃液壓油主要為水乙二醇型、合成酯型及磷酸酯型液壓油。其中,水乙二醇型液壓油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水而限制了其使用溫度不能過高,且防銹性能較差;合成酯型液壓油主要為三羥甲基丙烷油酸酯或季戊四醇油酸酯,由于分子中存在雙鍵導致液壓油的抗氧化性能較差,旋轉氧彈(150℃)小于180分鐘,尤其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換油周期短,增加了用油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抗氧化性能好、潤滑性能優異以及使用壽命長的合成酯型抗燃液壓油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成酯型抗燃液壓油及其制備方法。通過本發明制備的液壓油具有抗氧化性能好、潤滑性能優異以及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需要說明的是,飽和多元醇酯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能,通過在潤滑油中適量添加多元醇酯可顯著提高潤滑油的高溫穩定性,延長油品使用壽命;而高粘度聚酯由于分子中含有極性基團,在金屬表面吸附性好,常以抗磨劑使用。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合成酯型抗燃液壓油所用原料,按照質量百分比計,包括:
三羥甲基丙烷油酸酯60~90%,飽和多元醇酯10~40%,高粘度聚酯0.5~3%,金屬納米添加劑0.01~0.06%,極壓抗磨劑0.3~3%,抗氧劑1~5%,金屬減活劑0.01~0.05%,抗泡劑0.001~0.01%。
可選地,所述飽和多元醇酯為季戊四醇與碳鏈長度5-12的一元脂肪酸中的至少一種有機酸反應所得。
可選地,所述高粘度聚酯40℃粘度為35000~50000mm2/s。
可選地,所述金屬納米添加劑至少為納米銀、納米銅、納米氧化鋅中的一種,粒徑為10-50nm。
可選地,所述極壓抗磨劑至少為磷酸三甲酚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硫化烯烴中的一種。
可選地,所述抗氧劑至少為2,6二叔丁基對甲酚、烷基二苯胺、 N-苯基-α萘胺中的一種。
可選地,所述金屬減活劑為噻二唑衍生物或苯三唑衍生物。
可選地,所述抗泡劑至少為聚甲基硅油、非硅抗泡劑中的一種。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飽和多元醇酯具有優異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提高液壓油的使用壽命;所述高粘度聚酯可以提高油膜在金屬表面的吸附能力,提高油膜的承載力;所述金屬納米添加劑可以提高液壓油的導電性,減少靜電現象的發生;所述極壓抗磨劑可以提高液壓油的潤滑性能,以保護液壓系統;所述抗氧劑可以提升液壓油的抗氧化性能,延長使用壽命;所述抗泡劑可以改善液壓油的泡沫特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公開的一種合成酯型抗燃液壓油及其制備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通過在不飽和基礎油中加入飽和多元醇酯明顯的改善了潤滑油的抗氧化性能,延長了油品的使用壽命。通過添加高粘度聚酯,在金屬表面吸附了一層保護層,進一步提高了液壓油的潤滑性能及抗磨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盤錦北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盤錦北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20215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