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磁弛豫/熒光雙模式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104310.9 | 申請日: | 2022-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75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曉梅;林雪琦;戈瑞;陳全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集美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8 | 分類號: | G01N33/58;G01N33/577;G01N33/543;G01N33/53;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盛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向離山 |
| 地址: | 361021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磁弛豫 熒光 雙模 傳感器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磁弛豫/熒光雙模式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新功能材料與生物傳感檢測技術領域。本發明先合成Gd2O3:Eu3+納米顆粒,對其進行氨基功能化后進一步合成信號探針Gd2O3:Eu3+?AFB1?PAbs;其次再合成磁分離探針MB?AFB1?mAbs,將上述兩種探針合成夾心式結構的雙模式傳感器,中間為目標物黃曲霉毒素B1。本發明制備的磁弛豫/熒光雙模式免疫傳感器,實現了對黃曲霉毒素B1的高靈敏檢測,相比于其他分析技術,本發明制備的雙模式免疫傳感器準確度更高、靈敏性好、信號輸出方式有雙重選擇,為食品中污染物的檢測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功能材料與生物傳感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磁弛豫/熒光雙模式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s)是由黃曲霉、諾氏曲霉和寄生曲霉產生的一類有毒次生代謝產物,這些真菌生長在各種食品和谷物中,對食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其中,黃曲霉毒素B1(AFB1)毒性最大,是最危險最致命的毒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攝入AFB1后會導致人類和動物患上肝癌和腎癌等疾病,因此其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一類致癌物。AFB1的熱穩定性較高,通過正常的加工手段無法破壞其結構,因此極易通過食物鏈進入到人體內,危害人類健康。食品安全標準中規定谷物及其制品中AFB1的最大允許限量為20 μg/kg。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靈敏度高、準確性好、方便快捷的檢測方法。
目前,在AFB1的檢測方法中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 MS/MS)為基礎的色譜法和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因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靈敏性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然而LC MS/MS需要精密的儀器、復雜的前處理和專業的人員,ELISA方法使用基于酶的信號標記缺乏穩定性,從而阻礙了它們在實際樣品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熒光傳感方法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光譜分析方法,由于靈敏度高、實驗操作簡單、選擇性高和成本低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檢測中,利用熒光材料作為信號標記的熒光免疫吸附實驗方法是一種理想的毒素定量檢測方法,克服了傳統酶聯免疫分析法的缺點,近些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磁弛豫傳感器(MRS)是基于磁性納米顆粒在水溶液中的狀態或者濃度變化,引起周圍水質子的縱向弛豫時間(T1)和橫向弛豫時間(T2)發生改變,可用于識別和量化各種目標分析物。與熒光方法相比,基于MRS的分析不受光散射等影響,并且無需費力的預處理和凈化,由于大多數生物和環境樣品本質上具有較低的磁場背景,因此MRS方法在沒有預處理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檢測的靈敏性。雖然這兩種方法對黃曲霉毒素的檢測均具有快速、靈敏、操作簡單的優點,但是單一的檢測模式容易受到測試環境的影響。相比之下,雙模式分析策略可以減少檢測環境和其他干擾的影響,從而保證對黃曲霉毒素檢測的準確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集美大學,未經集美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10431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