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安防指紋密碼門鎖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99127.4 | 申請日: | 2022-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378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4 |
| 發明(設計)人: | 龔秋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龔秋民 |
| 主分類號: | E05B17/18 | 分類號: | E05B17/18;E05B17/00;E05B45/14;E05C19/16;G07C9/00;B08B1/00;B08B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貴陽***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指紋 密碼 門鎖 | ||
本發明涉及門鎖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安防指紋密碼門鎖,包括翻轉隱藏裝置,所述翻轉隱藏裝置安裝在門板上,所述門板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鎖體,所述鎖體的表面設置有連接板,所述翻轉隱藏裝置還包括有蓋板和把手,蓋板與連接板之間活動連接,所述蓋板的表面開設有滑槽,所述蓋板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磁鐵二,本發明需要解鎖時,將蓋板向下推動,使連接板上的連桿在滑槽中滑動,當連桿移動至滑槽的頂部時旋轉蓋板,使蓋板發生旋轉使后方的面朝向前方,而按鈕和指紋掃描器均在蓋板的后方,因此這樣設置可以防止小孩推下蓋板進而使用按鈕和掃描器,增加了按鈕和掃描器的隱蔽性,同時具有一定的防盜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門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安防指紋密碼門鎖。
背景技術
門鎖是用來把門鎖住,以防止他人打開這個門的設備,分為普通的鑰匙門鎖、指紋鎖、密碼鎖、聲控鎖等,而指紋密碼鎖是可以通過指紋和密碼都可以進行解鎖。
為了防止指紋密碼鎖上的按鈕和指紋掃描器堆積灰塵,進而影響其正常使用,因此會對按鈕和掃描器上放置一個防塵罩,但有些小孩會將防塵罩掀起,進而重復使用掃描器和按鈕,可能會加速門鎖中電力的損耗,更甚者可能會減少門鎖的使用壽命,故而提出一種安防指紋密碼門鎖來解決上述所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安防指紋密碼門鎖。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安防指紋密碼門鎖,包括翻轉隱藏裝置,所述翻轉隱藏裝置安裝在門板上,所述門板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鎖體,所述鎖體的表面設置有連接板,所述翻轉隱藏裝置還包括有:
蓋板,蓋板與連接板之間活動連接,所述蓋板的表面開設有滑槽,所述蓋板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磁鐵二;
把手,所述把手與鎖體之間轉動連接,所述鎖體的內壁固定連接與磁鐵一。
優選的,所述鎖體一與鎖體二之間相吸,所述連接板與滑槽之間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鎖體的內部設置有粘連壓落裝置,所述粘連壓落裝置包括有滑塊,所述滑塊的內部固定連接與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固定連接有粘塵棉,所述隔板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凸塊,所述滑塊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弧形板。
優選的,所述弧形板與凸塊之間相互接觸,所述滑塊與鎖體之間滑動連接,所述滑塊與蓋板之間相互接觸。
優選的,所述鎖體的內部設置有鎖死限位裝置,所述鎖死限位裝置包括有轉軸,所述轉軸的表面開設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內部滑動連接有限位桿。
優選的,所述限位桿與滑塊之間磁性吸連,所述轉軸與鎖體之間轉動連接,所述轉軸與把手之間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滑塊的表面設置有彈出報警裝置,所述彈出報警裝置包括有固定桿,所述滑塊的表面分別接觸有左觸點和右觸點,所述滑塊的表面固定連接有推塊。
優選的,所述推塊與固定桿之間相互接觸,所述固定桿與連接板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桿與鎖體之間相互接觸,所述固定桿的表面與滑塊的表面相互接觸,所述左觸點和右觸點均與鎖體之間固定連接
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帶來如下有益效果:
1、該安防指紋密碼門鎖,需要解鎖時,將蓋板向下推動,使連接板上的連桿在滑槽中滑動,當連桿移動至滑槽的頂部時旋轉蓋板,使蓋板發生旋轉使后方的面朝向前方,而按鈕和指紋掃描器均在蓋板的后方,因此這樣設置可以防止小孩推下蓋板進而使用按鈕和掃描器,增加了按鈕和掃描器的隱蔽性,同時具有一定的防盜效果。
2、該安防指紋密碼門鎖,使用解鎖后,將蓋板旋轉滑動進行復位,同時磁鐵一和磁鐵二會進行吸附進行固定,同時滑塊會在彈簧作用下伸入至指紋掃描器上,并通過粘塵棉將指紋掃描器表面的灰塵進行粘附,防止下次使用時影響指紋的掃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龔秋民,未經龔秋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9912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