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石籠凈水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86334.6 | 申請日: | 2022-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575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俊力;陳雪梅;張建超;王青;王會頂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星河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00 | 分類號: | C02F3/00;C02F3/32;C02F3/34;C02F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馬賀 |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石籠 凈水 結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態石籠凈水結構,由石籠、生物載體窗片、植物生長基質塊三部分組成。結構主體由上下兩層共三個石籠組成,上一下二疊放為L型擋墻結構。石籠內填充有火山石和沸石,內壁鋪設有防漏網。上下兩層的石籠上表面都設置有種植基質層,種植基質層上方為水生植物種子層,上層石籠種植挺水植物,下層石籠種植沉水植物。下層石籠朝向水體一側的外壁設置有百葉窗式的生物載體窗片,窗片與籠壁由轉動軸相連接,窗片表面設有養料槽。本發明不僅能夠提升駁岸景觀效果,還能夠吸附水體中的各種污染物,對景觀水體產生凈化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體凈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生態石籠凈水結構。
背景技術
石籠作為一種防滑坡、防沖刷支擋結構,已在市政、水利、河道等的防護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水體環境中應用的石籠主要以鐵絲網為外結構,填充以石塊或碎石為主,功能較為單一,雖滿足了支擋堤岸的需求,卻缺乏景觀提升和水體水質凈化的效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不僅能夠提升駁岸景觀效果,還能夠吸附水體中的各種污染物,對景觀水體產生凈化作用的生態石籠凈水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生態石籠凈水結構,包括一側與駁岸相接的第一石籠與第二石籠,所述第一石籠與第二石籠自上而下疊放設置,所述第二石籠的外側并排設有第三石籠,所述第一石籠、第二石籠、第三石籠通過鋼絲固定形成L型石籠結構,所述第一石籠的表面低于水面,所述第一石籠、第二石籠及第三石籠的籠壁上鋪設有防漏網,所述第一石籠、第二石籠及第三石籠均采用鋼絲網焊接成矩形,內部交替填充物有粒徑5~10cm的火山石層和沸石層,所述第一石籠與第三石籠的上表面自下而上依次設置有種植基質層、種子層,所述第一石籠的種植基質層內種植挺水植物,所述第三石籠的種植基質層內種植沉水植物,所述第三石籠近水體一側的籠壁設有百葉窗式的生物載體窗片,所述生物載體窗片與籠壁之間通過轉動軸活動連接,所述生物載體窗片表面平行排列設有養料槽,所述養料槽填充有營養填料層。
優選地,所述防漏網采用孔徑為2cm碳纖維材質的網格布制成。
優選地,所述種植基質層由硅藻土、泥炭土混合組成。
優選地,所述生物載體窗片由聚乙烯醇和納米生物炭聚合材料制作,表層為毛糙狀。
優選地,所述轉動軸將生物載體窗片連接固定在石籠外壁,轉動角度為120°。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的生態石籠凈水結構在石籠內部以火山、沸石作為填料,可以吸附水體中大量的雜質和60%以上的氨、氮類污染物。上層石籠基質層種植挺水植物,具有提升水體的景觀效果的作用,下層石籠基質層種植沉水植物,能夠吸收、吸附水中的污染物。籠壁一側設置的生物載體窗片,由聚乙烯醇和納米生物炭聚合材料制作,通過高吸附力以及電荷效應固定硝化細菌、聚磷菌等微生物,并且還能為水中浮游生物提供附著空間。
與同類技術相比,本技術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生態石籠凈水結構通過設置挺水植物種植層,在支擋駁岸結構的基礎上,還增添了駁岸的景觀效果。
(2)生態石籠凈水結構通過填充高吸附力填料、搭載水生植物種植基質塊和生物載體窗片,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吸收代謝功能和石籠填料的吸附力來實現水體的生態凈化。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生態石籠凈水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為第三石籠結構示意圖;
圖3為石籠結構內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星河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星河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8633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