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風送式水稻側深施肥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84922.6 | 申請日: | 2022-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001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3 |
| 發明(設計)人: | 徐紅梅;張胤培;張國忠;楊浩;劉章芬;王啟超;張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15/12 | 分類號: | A01C15/12;A01C15/00;A01C5/06 |
| 代理公司: | 鄭州華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徐小磊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風送式 水稻 施肥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風送式水稻側深施肥機,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開溝器,各開溝器上端對應設置有排肥管,機架上還設置有肥料輸送系統,排肥管包括上下設置的大徑段和小徑段,小徑段的下端口構成與開溝器內腔連通的排肥口,肥料輸送系統包括肥料輸送管,各肥料輸送管分別與對應大徑段相連,機架上還轉動裝配有螺旋排肥器,螺旋排肥器豎向布置,螺旋排肥器包括位于小徑段內的螺旋輸送段,螺旋排肥器還包括連接于螺旋輸送段上端的由大徑段上側穿出的傳動段,機架上設置有與各螺旋排肥器的傳動段傳動相連以驅動各螺旋輸送段轉動的排肥器驅動機構。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肥料容易受潮粘附于排肥口而不能正常吹落至開溝器中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水稻側深施肥的農用機械,尤其涉及一種風送式水稻側深施肥機。
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廣泛種植于我國南北地區,種植面積達2992萬公頃,約有60%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水稻生產過程中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作業環節,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有效促進水稻秧苗快速長根、出葉、分蘗,增產豐收,反之不僅會降低肥料的利用率,還會污染水資源。目前施肥方式主要為常規施肥和側深施肥,常規施肥主要是通過人工或撒肥機將肥料撒施在地表,再通過耕整機械完成肥料與土壤混合,該施肥方式存在勞動強度大、肥料撒施不均、肥料易過度使用,導致水稻秧苗吸肥量不一致,水稻長勢、高矮、結穗大小參差不齊,直接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還會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環境污染,使土壤板結,降低土壤品質素,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側深施肥是在插秧期間,將肥料施在距離秧苗根系一側 3~5cm 和泥土深度 5~8cm 處的側深位置,該施肥方式可以一次施入基肥、返青肥和分蘗肥,減少施肥次數,降低勞動強度,并且肥料是施在秧苗根系一側,不僅方便根系吸收養分,而且避免傷根燒苗,由于泥土的覆蓋避免肥料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因此,采用肥料深施是一種節約成本、增強施肥功效的施肥方式,不僅可以減少肥料撒施在土壤表面造成的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對環境的污染,而且還可以提高水稻產量。現有的側深施肥機主要采用氣力輸送,通過氣壓將肥料輸送至豎向布置的下料管處,下料管的下端口構成排肥口,下料管的下側設置有開溝器,肥料經過下料管、開溝器落到泥土中。現有這種風送式水稻側深施肥機存在的問題中在于:排肥口處容易受泥水倒灌而導致肥料受潮,受潮的肥料與泥漿混合而粘附在排肥口處,風力無法吹落肥料,導致肥料容易在排肥口堵塞,從而出現施肥不均、連續性差的問題;先用技術中的開溝器,容易受泥水倒灌,導致肥料落入深度不夠,影響秧苗生長,降低水稻產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送式水稻側深施肥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肥料容易受潮粘附于排肥口而不能正常吹落至開溝器中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中一種風送式水稻側深施肥機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風送式水稻側深施肥機,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多個沿左右方向間隔布置的開溝器,各開溝器上端對應設置有豎向布置的排肥管,機架上還設置有用于依靠風力輸送肥料的肥料輸送系統,排肥管包括上下設置的大徑段和小徑段,小徑段的下端口構成與開溝器內腔連通的排肥口,肥料輸送系統包括與各排肥管一一對應設置的肥料輸送管,各肥料輸送管分別與對應大徑段的側壁相連,機架上還轉動裝配有與各排肥管一一對應布置的螺旋排肥器,螺旋排肥器豎向布置,螺旋排肥器包括位于小徑段內的螺旋輸送段,螺旋排肥器還包括連接于螺旋輸送段上端的由大徑段上側穿出的傳動段,機架上設置有與各螺旋排肥器的傳動段傳動相連以驅動各螺旋輸送段轉動的排肥器驅動機構。
進一步的,機架上設置有與各排肥管一一對應設置的肥料箱,各肥料箱分別位于對應排肥管的前側,各肥料箱通過混肥管與對應肥料輸送管相連,混肥管為具有進肥口、出肥口和進風口的三通管,進肥口豎向布置,進風口和出肥口橫向布置,進肥口的上端與肥料箱相連,出肥口與對應肥料輸送管的前端相連。
進一步的,進風口與出肥口之間通過前大后小的錐形過渡管相連,錐形過渡管的錐角為40°~60°,進肥口位于錐形過渡管的后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農業大學,未經華中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8492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