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極化扭轉的Ka波段高功率波束掃描陣列天線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082259.6 | 申請日: | 2022-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4835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良;楊瑜;余川;屈勁;李士鋒;謝平;陳世韜;吳昊;孫利民;孟凡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Q13/02 | 分類號: | H01Q13/02;H01Q15/24;H01Q19/13;H01Q21/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陳法君 |
| 地址: | 621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極化 扭轉 ka 波段 功率 波束 掃描 陣列 天線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極化扭轉的Ka波段高功率波束掃描陣列天線,所述陣列天線包括若天線單元,所述天線單元由反射面、方錐喇叭和極化扭轉板組成,所述反射面為帶有水平柵網的拋物面結構,所述水平柵網設置于反射面的凸起面上,所述反射面、方錐喇叭和極化扭轉板為金屬結構;水平極化波饋入方錐喇叭,傳輸至反射面上的水平柵網后被反射回極化扭轉板,經扭轉作用,從水平極化波變為垂直極化波后被反射回反射面,然后透過反射面的水平柵網輻射至自由空間。本發明陣列天線功率容量高、饋源體積緊湊、組陣靈活,實現了天線的類平面化,可以解決傳統HPM天線結構復雜、難以組陣、無法波束掃描以及極化扭轉天線功率容量不足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功率微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極化扭轉的Ka波段高功率波束掃描陣列天線。
背景技術
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泛指1~300GHz頻段且峰值功率高于100MW的電磁波。目前,高功率技術在通信系統、遠程雷達和新型加速器對微波源的需求引導下,向更高頻率發展。根據已發表的文獻,Ka波段高功率微波源已經達到500兆瓦。喇叭天線常被用于大功率微波系統,但其低增益和大尺寸不利于實際應用場景。
傳統的HPM天線,如Vlasov天線、COBRA天線和大孔徑拋物線天線,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實驗和應用的需要,但其體積大、配置復雜、輻射效率低等缺點限制了其應用。后來,徑向螺旋線陣列天線、徑向線槽天線和透射陣列天線被開發出來。這些類型的天線具有良好的性能,但當高頻電磁波的波長變短時,處理起來就特別困難。此外,饋電網絡很復雜,很難形成一個大的陣列,且多數天線不具備波束掃描功能。
傳統的極化扭轉天線具有良好的波束掃描性能,但其極化扭轉板與拋物面均借助于介質板,這大大限制了其在高功率領域內的應用。為了提高實用性,拓寬應用范圍,開發小型化,波束可掃的Ka波段高功率毫米波天線已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公開了一種基于極化扭轉的Ka波段高功率波束掃描陣列天線,通過本陣列天線的結構設置,解決了傳統HPM天線結構復雜、難以組陣、無法波束掃描以及極化扭轉天線功率容量不足的問題。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基于極化扭轉的Ka波段高功率波束掃描陣列天線,所述陣列天線包括若干天線單元。
所述天線單元由反射面、方錐喇叭和極化扭轉板組成,所述反射面為帶有水平柵網的拋物面結構,所述水平柵網設置于反射面的凸起面上,所述反射面、方錐喇叭和極化扭轉板為金屬結構;
水平極化波饋入方錐喇叭,傳輸至反射面上的水平柵網后被反射回極化扭轉板,經扭轉作用,從水平極化波變為垂直極化波后被反射回反射面,然后透過反射面的水平柵網輻射至自由空間。
與傳統的極化扭轉天線相比,本陣列天線改進了極化扭轉板與拋物面的結構,將介質板剔除,實現了天線的全金屬化,大幅提升了天線的功率容量。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反射面的凹陷面與所述極化扭轉板相對設置,所述方錐喇叭貫穿于極化扭轉板設置。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陣列天線中各相鄰天線單元彼此相接。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反射面為方塊狀拋物面結構,相鄰天線單元的反射面以方塊狀拋物面各邊作為連接邊,相互連接。
本發明將拋物面設計為方形切割的拋物面,相鄰天線單元彼此相接,以此將單饋源的大口徑拋物面天線轉化為多饋源小口徑陣列天線,可顯著降低天線的軸向高度,多個小口徑拋物面彼此相接可形成類平面結構,便于天線的平面化。將單饋源的功率容量平分至多饋源,降低每個饋源所需的功率容量上限,從而減少饋源體積,且組陣靈活,可依照功率容量需求選擇合適的子陣個數。
根據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相鄰天線單元共用同一極化扭轉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08225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稠油生物降粘劑
- 下一篇:異構化節點間的應用遷移方法、系統及集群





